半导体晶体定向.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页,共23页 一、半导体晶体定向在生产中的应用 1、生产工艺的要求,晶体的生产方向与晶向之间存在一定的偏离角度。 2、切籽晶时,要求有一定晶向的偏离度。 3、晶体在制造器件或进行外延时,要求按一定的晶向切片 4、制造小器件时,按一定方向进行切片可以减少碎片,提高成品率。 第二页,共23页 二、定向方法 1、通过晶体的外观判断晶体的生长方向; 2、通过解理面或破碎面判断 3、通过腐蚀坑的形态判断 4、通过仪器测量定向 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半导体单晶晶向测定方法有两种:(适用于测定半导体单晶材料大致平行于低指数原子面的表面取向) (1)X射线衍射定向法:该方法可用于所有半导体单晶的定向; (2)光图定向法:该方法目的主要用于单一元素半导体单晶的定向。 第三页,共23页 1、晶体定向(广义): 在晶体上建立一个坐标系,由X, Y, Z 轴组成。X, Y, Z 轴也称为晶轴或结晶主轴。三根晶轴上分别有轴单位矢量a, b, c, 还有轴角α,β,γ。 晶轴的方向以在原点的前方、右方、上方为正,反之为负。如图所示: 3.1 半导体晶体取向的表示方法 第四页,共23页 对立方体和八面体来说,X,Y,Z是对称的,性质相同的,所以a=b=c,而且,三根晶轴是相互垂直的,所以α=β=γ=90° 2、晶体定向的作用: (1)晶体定向后就可以对晶体上所有的面、线等进行标定,给出这些面、线的晶体学方向性符号; (2)晶体定向是研究晶体各种物理性质方向性的基础。 第五页,共23页 3、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 (1)定义:在晶体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原子列或原子平面,晶体中原子组成的平面叫晶面,原子列表示的方向称为晶向。 为了便于表示各种晶向和晶面,需要确定一种统一的标号,称为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国际上通用的是密勒(Miller)指数。 (2)晶向指数的确定: (如图3-1-2) 第六页,共23页 图3-1-2 晶向指数的确定 a.过晶胞原点作一直线OP,使其平行于待标定的晶向AB; b.在直线OP上选取距原点O最近的一个阵点P,确定P点的坐标值; c.将此值乘以最小公倍数化为最小整数u、v、w,加上方括号,[uvw] 即为AB晶向的晶向指数。如u、v、w中某一数为负值,则将负号标注在该数的上方。 d、晶体中因对称关系而等同的各组晶向可归并为一个晶向族,用uvw表示。 第七页,共23页 (3)晶面指数的确定 a.对晶胞作晶轴X、Y、Z,以晶胞的边长(a、b、c)作为晶轴上的单位长度; b.求出待定晶面在三个晶轴上的截距r、s、t(如该晶面与某轴平行,则截距为∞) c.取这些截距数的倒数1/r、1/s、1/t 。 d.将上述倒数化为最小的简单整数,并加上圆括号,即表示该晶面的指数,一般记为(hkl) 第八页,共23页 在晶体中有些晶面具有共同的特点(其上原子排列和分布规律是完全相同的,晶面间距也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晶面在空间的位向,这样的一组等同晶面称为一个晶面族,用符号{hkl}表示。 第九页,共23页 如图所示,立方晶系中的晶面与晶向:(指数相同的晶面和晶向相互垂直) 第十页,共23页 第十一页,共23页 4、晶面间距与晶面夹角 不同的{hkl}晶面,其面间距(即相邻的两个平行晶面之间的距离)各不相同。其特点:低指数的晶面其面间距较大,而高指数面的面间距小。 如图所示: 正交晶系的面间距公式: 第十二页,共23页 简单立方晶系面间距计算式: 第十三页,共23页 立方晶系,两个晶面(h1k1l1)和(h2k2l2)之间的夹角: 各个晶面之间的夹角如书中表格3-1(p69) 第十四页,共23页 5、晶带定理 (1)晶带定理: 相交于同一直线(或平行于同一直线)的所有晶面的组合称为晶带,该直线称为晶带轴,同一晶带轴中的所有晶面的共同特点是,所有晶面的法线都与晶带轴垂直(如图1-23所示)。 第十五页,共23页 设有一晶带其晶带轴为[uvw]晶向,该晶带中任一晶面为(hkl),则由矢量代数可以证明晶带轴[uvw]与该晶带的任一晶面(hkl)之间均具有下列关系: hu+kv+lw =0 这就是晶带定理。凡满足此关系的晶面都属于以[uvw]为晶带轴的晶带。如图所示: 属晶带轴[001]的晶带, 包括晶面(100)(010) (110)等晶面 第十六页,共23页 (2)晶带定理的应用: a)已知某晶带中任意两个晶面(h1k1l1)和(h2k2l2),则可通过下式求出该晶带的晶带轴方向[uvw]: u=k1.l2—k2.l1 v= l1.h2—l2 .h1 w=h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