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考核试题及答案.docx
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考核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静脉输液时发生发热反应,体温一般升高至()
A.37.5℃~38℃
B.38℃~38.5℃
C.38.5℃~39℃
D.39℃~40℃
E.40℃以上
答案:D
解析:发热反应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可自行恢复正常;重者初起寒战,继之体温可高达40℃以上,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一般体温升高至39℃~40℃较为常见。
2.静脉输液过程中,患者局部疼痛、肿胀,试抽无回血,可能的原因是()
A.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B.针头刺入过深,穿透对侧血管壁
C.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外
D.针头堵塞
E.静脉痉挛
答案:C
解析: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外,药液溢出至皮下,可导致局部疼痛、肿胀,且试抽无回血;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会导致液体滴入不畅或不滴,挤压输液管有回血;针头刺入过深穿透对侧血管壁,表现为无回血,液体不滴,局部肿胀疼痛;针头堵塞,表现为药液不滴,挤压输液管有阻力,且无回血;静脉痉挛多由于穿刺肢体暴露在冷的环境中时间过长或输入的液体温度过低所致,表现为液体滴入不畅,局部无肿胀,检查无回血。
3.预防静脉炎的措施不包括()
A.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B.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
C.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
D.输液前给予抗过敏药物
E.控制输液速度,防止输液过快
答案:D
解析:预防静脉炎的措施包括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减少对同一血管的刺激;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避免对血管造成化学性刺激;控制输液速度,防止输液过快加重对血管的刺激等。输液前给予抗过敏药物主要是预防过敏反应,而非静脉炎。
4.输液过程中发生空气栓塞,应让患者采取的体位是()
A.半坐卧位
B.左侧卧位并头低脚高
C.右侧卧位并头低脚高
D.去枕平卧位
E.俯卧位
答案:B
解析:发生空气栓塞时,应立即让患者取左侧卧位并头低脚高,此体位可使空气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免阻塞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的舒缩,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逐渐被吸收。
5.以下哪种情况不会导致输液速度过快()
A.输液器墨菲滴管上端的调节夹未夹紧
B.患者自行调节输液器调节器
C.输液瓶位置过低
D.静脉痉挛解除
E.输液管管径过粗
答案:C
解析:输液瓶位置过低会导致输液压力降低,输液速度减慢;输液器墨菲滴管上端的调节夹未夹紧、患者自行调节输液器调节器、静脉痉挛解除、输液管管径过粗等情况都可能导致输液速度过快。
6.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不包括()
A.肺肉芽肿
B.静脉炎
C.过敏反应
D.血小板减少症
E.空气栓塞
答案:E
解析:输液微粒污染可引起肺肉芽肿、静脉炎、过敏反应、血小板减少症等危害;空气栓塞是由于空气进入血液循环导致的,与输液微粒污染无关。
7.发生急性肺水肿时,湿化瓶内酒精的浓度是()
A.10%~20%
B.20%~30%
C.30%~40%
D.40%~50%
E.50%~60%
答案:B
解析:发生急性肺水肿时,给予高流量吸氧,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酒精,可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8.静脉输液时,液体滴入不畅,局部无肿胀,挤压输液管有回血,可能的原因是()
A.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B.针头刺入过深,穿透对侧血管壁
C.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外
D.针头堵塞
E.静脉痉挛
答案:A
解析: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时,液体滴入不畅或不滴,局部无肿胀,挤压输液管有回血;针头刺入过深穿透对侧血管壁,表现为无回血,液体不滴,局部肿胀疼痛;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外,会有局部疼痛、肿胀,试抽无回血;针头堵塞,表现为药液不滴,挤压输液管有阻力,且无回血;静脉痉挛多由于穿刺肢体暴露在冷的环境中时间过长或输入的液体温度过低所致,表现为液体滴入不畅,局部无肿胀,检查无回血。
9.输液过程中,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应考虑为()
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空气栓塞
D.急性肺水肿
E.静脉炎
答案:D
解析:急性肺水肿的典型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发热反应主要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过敏反应可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空气栓塞表现为胸部异常不适或有胸骨后疼痛,随即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静脉炎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
10.预防输液微粒污染的措施不包括()
A.采用密闭式一次性输液器
B.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
C.净化治疗室空气
D.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