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国家甘蔗品种区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2年度国家甘蔗品种区试(预试)年度总结
2003年1月6日
甘蔗品种区域试验是鉴定新品种(系)丰产性、抗病性和适应性的重要手段,是品种鉴定推广、良种区域化的重要依据,也是育种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中心环节。2002年度国家甘蔗品种区域试验预备试验有八家甘蔗育种单位的18个新品系参加,于2002年在全国六个主要植蔗省(区)进行了加繁和预试。现将区域试验预备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供试材料:
8个育种单位提供的18个甘蔗新品系分别为桂糖95-53、桂糖94-63、桂糖94-119(广西农科院甘蔗研究所提供),云蔗95-128、云蔗94-375、云蔗94-343(云南农科院甘蔗研究所提供)、福农95-1702、福农96-0616、福农95-1630(福建农林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提供),粤糖96-244、粤糖91-1102(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提供)、闽糖95-354、闽糖92-505(福建农科院甘蔗研究所提供),川糖96-598、川引97-1(四川制糖糖料工业研究所提供)、粤农91-600(广东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提供),赣南95-108、赣南91-3(江西甘蔗研究所提供),设双对照,以ROC10为全国统一对照种(CK1),当地当家品种(CK2)在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江西分别为闽糖70-611、粤糖63-237、桂糖11、桂糖11和川糖17号和赣蔗14号。
试验设计:
20个品种(含2个对照)在全国六个主要植蔗区八个试验点(广西南宁、云南开远、福建福州、福建漳州、广东广州、广东湛江、四川资中、江西赣州)进行联合区域试验。大田试验均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一次重复,小区面积33m2以上,采用双对照种。抗病鉴定和品质检验委托农业部甘蔗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
3、调查测定项目:
(1) 农艺性状:下种后30天,每隔15天调查一次发芽数和到6月1日止的分蘖率,6~10月的月生长速度,收获前调查株高、茎径、有效茎(每小区30条茎)以及小区蔗茎产量。
(2) 工艺性状:于11月中旬和12月中旬调查田间锤度,并采样(四条主茎,一条分蘖茎)分析蔗汁蔗糖分、甘蔗蔗糖分、重力纯度和纤维分等。
二、结果与分析
蔗茎产量分析
从表2看出,比CK1增产10%以上的有9个品种,分别为云蔗94-375(135.1吨/公顷)、粤农91-600(120吨/公顷)、福农96-0616(117.5吨/公顷)、闽糖92-505(115.5吨/公顷)、福农95-1702(110吨/公顷)、云蔗95-128(109.5吨/公顷)、桂糖95-53(109吨/公顷)、桂糖94-119(106.5吨/公顷)、闽糖95-354(105.5吨/公顷)。
2、甘蔗蔗糖分分析
表2表明,平均甘蔗蔗糖分比对照高为赣南95-108和福农95-1702,其平均甘蔗蔗糖分分别为14.94%和14.54%,比ROC10(14.53%)高0.41%、0.01%(绝对值,下同);比当地对照(14.18%)高0.76%、0.36%。根据农业部甘蔗及制品质检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这两个品种的12月中旬甘蔗蔗糖分分别为15.6%和15.4%,比对照高0.6%和0.4%。
3、公顷含糖量分析:
从表2看出,比CK1增糖10%以上有云蔗94-375(42.58%)、闽糖92-505(22.9%)、福农96-0616(22.61%)、福农95-1702(22.56%)、粤农91-600(19.5%)、桂糖95-53(14.02%)、桂糖94-119(13.45%)、赣南91-3(11.02%)等9个品种。
4、抗病、抗旱性检验:
川蔗96-598(96.15%)、川引97-1(81.85%)、桂糖95-53(90.95%)表现为高感花叶病。闽糖92-505、闽糖95-354田间自然感染黑穗病较严重。
三、各参试品种评价及区试意见
1、云蔗95-128:平均蔗茎产量109.455吨/公顷,比CK1增产19.12%,与CK2产量持平,与CK1比较,3点次增产,1点次平产,1点次减产;与CK2比较,2点次增产,1点次平产,3点次减产。平均含糖量15.258吨/公顷,分别比CK1增糖12.94%,与CK1比较,3点次增糖,1点次减糖;与CK2比较,2点次增糖,1点次平产,2点次减产。甘蔗蔗糖分平均13.38%。推荐参加2003~2004年度国家甘蔗品种区试。
2、云蔗94-375:平均蔗茎产量135.11吨/公顷,比CK1增产47.04%,比CK2增产14.84%,与CK1比较,5点次增产;与CK2比较,4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平均含糖量19.262吨/公顷,分别比CK1、CK2增糖42.58%、13.59%,与CK1比较,4点次增糖;与CK2比较,4点次增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