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外音乐舞蹈文化差异.pdf

发布:2024-07-23约3.48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外音乐舞蹈文化差异

音乐与舞蹈作为反映现实生活情感的艺术类别,可以追溯近

千年的悠久历史。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具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

但是由于中西方社会历史发展情况不同,导致文化差异较大,因

此在音乐与舞蹈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表达方面也拥有明显区

别。本文将从这两方面着重分析中西方的音乐舞蹈文化差异。

一、音乐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

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

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后浑称音乐“”,指用

有组织的乐音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

人类社会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有音乐,已经无法查考。但是早在

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

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不同背景、

不同环境导致中西方音乐具有较明显的差异。

1.审美的差异: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文明背景,中国

的传统音乐深受儒、道两家的哲学思想影响:儒家重中庸,讲究

中正平和,在音乐上主张“中和之美”;道家重境

界,强调无为,在音乐上主张大音“希声”。这正是我们古典

审美意识的基础,既有情感而不狂放,有欲望但却含蓄。中国传

统的审美观对中国音乐的营造起着重要作用。中国传统音乐以含

蓄、淡泊、空灵为上品,它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意境,一个美好

的意境可以给欣赏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带来思想上的深化和

情感上的升华。

西方古典音乐在西方戏剧的发展背景下,着重美学及功能性,

因此比较客观。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

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

所以多音域宽广,曲调刚健、情绪激昂、气魄宏大。

2.乐器发展的差异也造成了中西音乐的不同:中国的音乐多

是单音的,所以中国的乐器结构简单,多不能演奏和声。西方古

典音乐是和声、多声部的,所以乐器多很复杂,机构精细繁复,

多能演奏和声。西方乐器多以金属为材,故音色丰富,音域宽广,

表现力强。在配器与乐队组合上,西方音乐多采用大型的交响乐、

奏鸣曲、协奏曲等;中国音乐的演奏多采用独奏和几样乐器相搭

配的小型合奏,以发挥乐器的独特音色。

3.就作品的形式不同:中国音乐多为小品,短小精悍,而西

方音乐则多为大型作品,其结构繁复。此外,中国音乐虽经几千

年的发展,却始终未成体系,而西方音乐则体系完备。

下面我将对中国古典音乐《高山流水》与西方古典音乐《命

运交响曲》做出对比以体现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高山流水》作为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演奏乐器为是中国的拨弦乐器――古琴,它音域宽广,音色深

沉,余音悠远。

其《流水》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

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抒发了志在流水,智者乐水之意。

旋律在宽广音域内不断跳跃和变换音区,虚微的移指换音与实音

相间,旋律时隐时现。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

《命运交响曲》则以豪迈的英雄气概和排山倒海的气势而著

名。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命运敲门式的动机,带我们进入了一个

振奋的精神世界。圆号吹出了由命运动机变化而来的号角音调,

引出充满温柔、抒情、优美的第二主题。展开部中,转调频繁,

增加了原有的不稳定性,使音乐显得更加丰富。第二主题则先是

由木管奏出,然后由铜管乐器吹出英

雄豪迈的凯旋进行曲。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发出了跃跃欲试的

音调,小提琴却是无可奈何的叹息。第四乐章先是由乐队全奏辉

煌的第一主题,后是由弦乐拉出欢乐第二主题。其高亢、激昂,

催人奋进。

一曲《高山流水》旋律古朴、典雅、优美、深沉;节奏平稳、

舒展;音调缠绵、柔婉秀娟;体现出阴柔美;

一曲《命运交响乐》节奏明快、急促、音域宽广,曲调明朗、

刚健、情绪激昂、气魄宏大;体现出阳刚美。

通过这两首音乐的对比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相对于西方古

典音乐,中国古典音乐所用乐器单一,但通过这仅有的一种乐器,

古人也可以将其画面描绘的淋漓尽致,突出强调了意“”与境“”,

聆听者仿佛闭上眼睛便可置身其中。这种静谧与西方音乐形成了

鲜明对比。西方在对音乐作品的呈现上强调恢弘与气势,不同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