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质灾害防范计划.pdf

发布:2024-07-21约4.7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地质灾害防范计划

一、主要灾害点的分布

区的地质环境较差,人类工程活动是引发地质灾害的直接

原因。一是开采煤炭资源而形成的地面塌陷和地裂缝,且两种灾

害相伴而生,具有重复性和群发性,主要分布在的村、齐家的村、

的村;二是采石和修路切坡形成的崩塌,主要分布在乡等地,主

要沿公路延线分布。全区共有地质灾害点53个、主要地质灾害

隐患点45个(见附件1其中地面塌陷总计11处地裂缝计8处(6

处、齐家2处)崩塌灾害点总计34处。

二、地质灾害威胁的对象和范围

区内崩塌面规模以21110m-27150m居多,最大规模为

301750m不稳定斜坡以陡崖形式居多,坡角大于60度的共有29

处。不稳定斜坡中,修路切坡18处、采石挖砂15处、自然斜坡

1处。崩塌的控制面主要为节理裂隙面,可能失稳因素是降雨、

卸荷、开挖坡角、冻胀,多发生在6-9月份的降雨过程中或稍稍

滞后,少数发生在春季。崩塌主要危害对象是公路、乡路、行人、

车辆、村寨以及游人。

地面塌陷和地裂缝是区的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也是区

单位面积损失最重的地质灾害类型。区有4个采煤塌陷区,采煤

塌陷区位于镇村内,面积4.76平方公里,包括沟、沟等地,由

-1-

煤矿一井和煤矿开采形成。区内塌陷地质灾害点4处、地裂缝6

处。塌陷区地面较平缓,大多为耕地,部分为林地,以形成10

个圆形塌陷坑,与其伴生的地裂缝有6条。八面采煤塌陷区位于

街道办事处八面村,面积2.38平方公里,包括屯等,由八面石

煤矿西井和北井开采形成的耕地较多,有部分林地,区内塌陷点

3处,形成3个长条积水坑。采煤塌陷区,位于街道办事处街屯,

面积2.21平方公里,由煤矿和街煤矿开采造成的该区地面平缓,

均为耕地,现已形成2个长条积水坑。采煤塌陷区,位于镇村内,

面积6.60平方公里,包括前煤矿开采造成的该区地面平缓,均

为耕地及村屯,现已形成2个长条积水坑,与其伴生的地裂缝有

2条。地面塌陷及地裂缝主要危害矿井、民房及行人的安全,同

时对部分耕地造成一定的破坏。

区还有一种地质灾害就是水土流失较严重,主要分布于槽

地及低山丘陵区,诸河沿岸,形成因素主要是挖砂取土,开荒种

地,过度放牧,破坏植被导致的水土流失,其危害主要是淤积河

道、水库,耕地质量下降,破坏生态环境。

三、重点防范期

区属中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降水多集中在月,区政府各

相关职能部门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及时进入重点防范

工作状态,认真履行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安全度汛,最

-2-

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地质灾害关系到人民生命财

产,关系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区政

府决定成立市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管副区

长任组长,区国土资源分局局长任副组长,区国土资源、安监、

建设、环保、财政、交通、水利、民政等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街

道)分管负责人为成员,各成员单位的负责人要亲自参与,指导

地质灾害工作监测、预防工作,从思想引起高度重视,人员、资

金、设备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为预防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国土资源分局,办公室主任

由区国土资源分局主管副局长兼任。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坚持“群测群防、群专结合”

方针,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的各成员单位要积极开展地质灾害

防灾基本知识、法规的宣传普及和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广大干

部群众防灾知识水平,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各乡镇(街道)

及相关部门工作考核的目标之一。

(三)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政策法规,切实落实预防措施。

1.根据《报告》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

A.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