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畜禽品种(配套系) 中国西门塔尔牛 编制说明.docx

发布:2025-01-13约2.96万字共7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畜禽品种(配套系)中国西门塔尔牛》

(征求意见稿)修订编写说明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修订背景、起草过程等

(一)任务来源

2023年12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修订《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疫区邮件及处理系统预防控制规范》等1471项国家标准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23]17号),要求对推荐性国家标准《GB19166-2003中国西门塔尔牛》进行修订,标准名称调整为《畜禽品种(配套系)中国西门塔尔牛》,项目编号:T-326,项目周期16个月,由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4)归口,主管部门为农业农村部。标准起草单位为XXXX、XXXX、XXXX、XXXX、XXXX,首席专家为XXX研究员。

(二)标准修订背景

“畜牧发展,良种为先”,畜禽良种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超过40%,畜牧业的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体现在畜禽良种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强畜禽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对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中国西门塔尔牛,2002年被国家审定为乳肉兼用新品种,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育种界专家经过“六五”、“七五”、“八五”、“九五”20多年辛勤培育的新品种。核心群平均产奶量5000kg左右,平均乳脂率达到4.0%,平均乳蛋白率达到3.5%。杂交改良母牛平均产奶量约2000~3000kg,最高个体产奶量达6400kg,乳脂率4.2%以上,其产奶量占全国奶产量的16.7%。杂交一代日增重800~1000g,杂二代日增重1000~1200g,屠宰率达到60%,净肉率达到50%,在我国奶业和肉牛业的发展上发挥了重要的乳、肉兼用的双重作用。

因此,2003年由农业部立项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编制了《中国西门塔尔牛》GB19166-2003,主要起草人陈幼春、许尚忠、李宝泰、刘绳吾、李俊雅、任红艳、王

2

雅春。标准规定了中国西门塔尔牛的品种特性、外貌特征、生产性能、谱系育种值综合评定与良种登记的基本要求。该标准的制定对中国西门塔尔牛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我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的实施以及中国西门塔尔牛不断的选育,中国西门塔尔牛的生产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原标准某些方面已不适应目前肉牛业发展的需求。同时,据第三次国家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初步调查的不完全统计,截止2021年底,我国存栏的中国西门塔尔牛及其高代杂交后代数量高达900万头左右,中国西门塔尔牛仍然是我国养牛业的主导品种。因此迫切需要对原标准进行修订,以适应我国肉牛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三)起草过程

1、起草阶段

(1)成立起草小组

2023年12月任务下达后,立即召开专题会议,成立标准起草小组,包括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等12位,并进行任务分工见表1.1。

表1.1标准修订的任务分工

序号

姓名

单位

分工

1

XXX

XXXX

组织实施标准制定

2

XXX

XXXX

负责标准关键指标的把关和指导

3

XXX

XXXX

负责标准关键指标的把关和指导

4

XXX

XXXX

负责种公牛站、核心育种场调研

5

XXX

XXXX

负责国家评估中心数据分析

6

XXX

XXXX

负责中国西门塔尔牛数据的测量及分析

7

XXX

XXXX

负责中国西门塔尔牛数据的测量及分析

8

XXX

XXXX

负责中国西门塔尔牛数据的测量及分析

9

XXX

XXXX

负责格式和前言的修订

10

XXX

XXXX

负责范围和术语的修订

11

XXX

XXXX

负责品种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的修订

3

12

XXX

XXXX

负责附录的修订并综合修订内容

(2)收集和分析相关参考资料

2023年12月~2024年1月:起草小组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书等参考资料,具体见表1.2。新标准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1.1-2020)格式进行编写和起草,《牛冷冻精液》(GB/4143)、《肉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GB/T43838)、《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NY/T1450)、《中国肉用牛及乳肉兼用种公牛遗传概要2023》、《养牛学》、《肉牛性能测定技术手册》中的性能测定方法对本文件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