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智能变电站介绍—配网自动化技术(智能变电站运行与维护).pptx

发布:2025-03-17约5.12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配网自动化技术

目录

1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现状

2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3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研究规划

4配电自动化在智能电网中的作用

1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现状

配电自动化系统(DA)

以馈线自动化(FA)为主的实时应用系统。国内第一轮配电自动化绝大多数试点项目都属于这类系统。

国内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三种类型

调/配一体化系统

将调度自动化和配电自动化合为一体的实时应用系统。最近几年各级供电企业的配电调度得到较多的应用,有较好的实用性。

配电管理系统(DMS)

实时应用和管理应用相结合,面向供电企业所辖的整个配电网的自动化及管理系统。工业发达国家的配电自动化项目基本属于这类系统。国内大中型供电企业已开始应用。

1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现状

调配一体化系统

国网公司农电部重点科技项目——县级电网调/配/集控/GIS一体化系统(OPEN2000D),2006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现已在中小型供电企业得到较广泛的推广使用。

可做到:调/配一体化;调/配/集控一体化;调/配/集控/GIS一体化

1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现状

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DMS)

新一代配电网自动化管理系统(OPEN-3200),获2007年国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电力科学进步二等奖。在世行贷款项目——南京城区配电调度自动化项目中首先实施,现已在几个省会城市或大中城市得到应用。

DMS=DSCADA+DA+DPAS+DWM

其中:DWM=AM/FM/GIS+OMS

OMS(停电管理系统)=TCM(故障报修管理)+SWITCHING(操作票和工作票管理)+WFM(现场工作管理)+MOBILE-COMPUTING(移动作业管理)

1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现状

基于主站的自愈控制技术

四步自愈法:自愈控制系统将配电网的运行状态定义为紧急状态、恢复状态、异常状态、警戒状态和安全状态。四步自愈法的核心是:根据城市电网所处的运行状态,通过一定的控制策略实施相应的控制,使配电网从当前运行状态向一种更好的运行状态转移。

1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现状

馈线自动化的实现方式

1.电压型就地控制

馈线自动化采用就地、集中两种方式实现。其中,支线、幅射供电线路采用就地控制方式,局部范围内实现快速控制。配电主干环路采用集中控制的方式,通过主站系统协调,借助通信信息传输来实现控制;

2.电流型集中控制

3.光纤快速差动型(就地或集中)

1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现状

配电自动化的通信方式

配电通信系统目前采用多种通信技术组合,包括光纤专网、无线专网、无线公网、中压配电线载波等。

配电通信系统一般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分别为配电主站到配电子站(配电汇接站)通信网络,配电子站(配电汇接站)到配电终端设备的通信网络。其中,配电主站和配电子站(汇接站)的通信一般利用现有骨干光纤通信网;配电子站(汇接站)到配电终端的通信网络,一般采用光纤、载波、无线等,因地制宜。

1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现状

几种通信方式的比较

通信电缆

(双绞线)

光纤通信

无线

电力线载波

GPRS

传输速率

1Mpbs

几个Gpbs

几个Kpbs

几个Kpbs

115kpbs

传输距离

几个km

适合长距离通信

几个km

几个km,可中继

在GPRS网内不受限制

可靠性

可靠性:高

噪音影响:小

可靠性:高

噪音影响:无

可靠性:中等天气有些影响,也受其他因素影响

相线耦合干扰大,可靠性:低

利用电缆屏蔽层通信干扰小,可靠性:中等

可靠性:中等

同时通信数量过大时通信质量下降。

成本

便宜

稍微贵些

便宜

较为便宜

运行费用与数据量相关

安装及

维护

不方便,涉及路面开挖、移杆等麻烦

不方便,涉及路面开挖、移杆等麻烦

方便

较为方便,涉及耦合设备安装

方便

评价

适宜于站内通信

适合配电主干通信或新建线路预先埋设

城市建筑影响较大,适宜于郊区和农村

适合城市电缆供电系统

适合不带控制的配电监测系统

1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现状

前阶段配电自动化应用存在的问题

对配网自动化的认识和定位不清楚,应用主体不明确,导致后期的应用没有具体的受益者。

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缺乏统一细致的规划,存在“盲人摸象”的现象,提不出完整而准确的需求。

简单地将馈线自动化等同于配电自动化,只关注于局部区域的馈线自动化试点而没有立足对整个配电网实现科学管理,导致投入产出比很不明显。

容易套用调度自动化的建设思路,过分强调实时应用,而没有针对配电信息量大面广的特点,忽视了对其它系统的相关数据利用和整合,造成配电系统的信息缺口很大,模型不完整,后期的应用无法实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