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环境社会学笔记.docx

发布:2017-04-17约1.74万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绪论 什么是环境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在环境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上研究当代社会的环境问题及其社会影响的学科。 环境社会学区别于传统社会学的最大特点在于: = 1 \* GB3 ①把以往社会学排除于研究对象之外的自然的、物理的、化学的环境纳入了研究范围,并把研究这种环境与人类社会、人类群体之间的关系作为主要目的; = 2 \* GB3 ②与以往社会学相比,环境社会学的研究领域扩大到了自然界。 环境社会学的产生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于美国,一群农村社会学家发起了对环境与社会关系的反思,不同学术背景的社会学家共同探讨产生的。 产生背景以及学科发展背景: = 1 \* GB3 ①环境社会学的产生是对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的反应; = 2 \* GB3 ②日益活跃的环境运动(不属于阶级利益和冲突引起的运动)引起了社会学者的注意,为社会学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在对环境运动的研究过程当中,成长出了环境社会学;③在原有的社会学研究框架内,一些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研究,这种研究为环境社会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④环境社会学的出现并不是60、70年代的突发事件,只不过由潜在到公开,由不被人注意到被人注意这样一个过程的体现;⑤环境社会学的产生也是二战以后社会学自身发展的产物;⑥生态学在二十世纪60年代的哇、迅速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环境社会学的产生;⑦对环境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入是环境社会学产生的深层原因。 环境社会学的发展 *三个发展阶段 1.雄心勃勃的初创时期(70年代) 2.歧路彷徨的过渡阶段(80年代) 3.柳暗花明的发展时期(80年代末90年代初之后) ①区域性环境问题发展为全球性环境问题; 当代环境问题更具复杂性和危险性;环境问题的进一步发展。 ②环境运动日益高涨; ③时代传媒频繁报导,公众对环境的关心日益提升; ④“讨厌”环保的李根和“忽视”环保的布什执政的结束,戈尔(副总统)极力主张环保; ⑤经历前两个时期(雄心勃勃的初创时期和歧路彷徨的过渡阶段),环境社会学自身也走向成熟。 两种类型的环境社会学  = 1 \* GB2 ⑴环境学的环境社会学 1.在研究主题上,主要研究的是环境与社会的关系,而且相对来说比较强调环境因素对于社会系统的影响; 2.在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上,主要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或分析框架; 3.在研究取向上,主要是一种宏观取向,试图发展具有普适性的、关于理解环境与社会关系的一般理论; 4.在与传统社会学关系上,主要是一种对立和批判的关系。  = 2 \* GB2 ⑵社会学的环境社会学 1.在研究主题上,主要围绕环境问题及其社会影响而开展研究; 2.在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上,主要采用社会科学的一些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 3.在研究取向上,主要是中观和微观的取向,试图发展具有一定理解力的、关于理解环境问题及其社会影响的特殊理论; 4.在与传统社会学的关系上,主要是一种结合和利用的关系。 环境社会学的未来发展  = 1 \* GB2 ⑴研究领域 1.旧的研究领域 ①环境研究的伦理标准、概念和方法; ②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社会影响; ③全球环境变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④社会过程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⑤环境政策与环境管理; ⑥环境意识与环境教育; ⑦环境运动。 2新的研究领域 ①环境分层与社会问题; ②风险和环境社会问题的研究; ③环境问题中的不平等现象; ④环境保护中的文化多样性的问题; ⑤土著民族与开发性文化的对立; ⑥环境问题的国际比较研究。  = 2 \* GB2 ⑵研究的主要任务 分析环境问题的社会过程和社会原因,分析环境问题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事实”是如何影响现代社会的,分析现代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反应及其效果,同时在吃基础上加强相关理论的建设,增进环境社会学的学科合法性。  = 3 \* GB2 ⑶是否走向成熟的标志 是否有独立的理论框架。  = 4 \* GB2 ⑷未来发展的制约 ①环境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还未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这对其自身的学术积累、传承和科学发展是一个制约; ②在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中,有不少问题仅靠社会学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已不能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即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环境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 1 \* GB2 ⑴研究方法的理论学说 1.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方法论相结合; 2.系统分析与个案研究相结合。  = 2 \* GB2 ⑵研究的基本方法 1.结构分析:对社会要素的框架分析,通过该分析把握它们的整体功能; 2.角色分析:对环境保护和环境问题相关主体的社会行为的具体分析,制定环境保护的各种规范,鼓励引导大众参与环境保护; 3.制度分析:通过某一类别的社会群体来认识与环境保护及环境问题相关的社会制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