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作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学设计.docx
PAGE
PAGE1
《人作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中国园林里建筑的妙趣以及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从自然美、空间美、建筑美、人文美四个方面深入领会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精髓,理解园林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门综合艺术。
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种方法、方式搜集苏州园林拙政园的相关信息。积极参与小组讨论,通过探究、合作解决本课的重点问题——欣赏拙政园的自然美、空间美、建筑美、人文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堂专题鉴赏及课后的自主学习,认识中国园林艺术深邃的人文内涵和美感所在,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分组赏析苏州园林之拙政园(自然美、空间美、建筑美、人文美),使学生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学生能利用关键词、自主探究、集体汇报、独立表达等方法进行欣赏和评述,表达对园林美的感受。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分工合作,赏、思、析、议等方法,领略园林艺术的魅力。
【信息技术资源】
信息技术准备:希沃白板5
数字教学资源应用:园林的图片、视频、课堂活动里的超级分类、知识配对活动。
【师生互动、人机互动】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媒体创设学习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交流共享,实现师生互动。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增强学习内容的直观性;设置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热情参与,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教学过程】
导入
活动一:猜一猜,引起关注。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二四不是八,十八加十八。打两字,是什么?
生:园林。
师:非常棒,园林,那什么是园林呢?
【设计意图】由猜谜引出园林,可以使学生初步关注园林。
活动二:拆一拆,发现内涵。
师:我们先来看看园字的繁体知道怎么写吗?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学生各自写。
?教师展示“園”字,建筑学家童寯在《江南园林志》中有提到“园之布局,虽度幻无尽,而其最简单的需要,完全含于園之内”。下面请同学拆分下“園”字,并分析各个部分代表什么意思?
教师展示图解,学生回答:
???“口”——围墙
???“土”——形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榭
???“口”——字居中为池
???“衣”——在形似石似树、似山
?教师总结:所以园林是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设计意图】解析书法繁体“園”字,不仅是因为书法与园林存在着殊途同归的传统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園”字能直观的解释什么是园林,可以使学生迅速了解园林。
讲授
活动三:想一想,指导预习。
课前老师给大家发了设计好的导学案,并让大家自主预习,那这节课检测下大家的学习成果吧。
师:欣赏图片中园林里的建筑,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型呢?它们在园林中的作用是什么?
生:亭--游览、赏景;廊--联系交通、联接景点;斋--生活起居……
师:同学们预习的都非常好,下面我们请位同学来做个超级分类的小游戏,为这些园林里的建筑分分类。
生:上台为园林里的建筑进行分类。
教师总结:园林建筑是指园林内供人们游憩或观赏用的建筑物,这些建筑不仅起到园林造景、点景的美化作用,同时也为人们提供观景的视点和场所。
【设计意图】通过对园林建筑的学习,认识中国园林的造园理念及背后的传统文化思想。
活动四:探一探,发现特点。
播放园林视频
师:中国古典园林美吗?美在哪里?
生:美,美在……
师:来我们一起来听……(教师边放PPT边引导)
欣赏园林图片集锦,教师边用文学性的语描述园林的自然美。
师问:这些都是什么美景?
学生回答:自然美景。
师:下面我们来欣赏园林中的门、窗、游廊……这些把园林的景色分隔开来,从而产生?
生:空间美。
师:我们再来欣赏园林中的桥、建筑……从而产生了园林中的?
生:建筑美。
师:进入园林中,门匾、门联、书画……充满诗情画意,产生了什么美?
生:人文美。
?教师总结: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也正是这四种美,虽由人造,宛自天开的自然美,合理划分,善于借景的空间美,畅朗轻盈,独具匠心的建筑美,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的人文美。
【设计意图】在音乐中,历史中,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并总结。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学会感悟式鉴赏。
师:今天我们主要学习我国四大名园之一苏州拙政园。
活动五:赏一赏,实践欣赏。
师:今天我们就来当当“游客”,游一游身边的被称为“苏州园林之母”的拙政园,并解说下拙政园的自然美、空间美、建筑美、人文美。我们把这四种美作为组名,分组讨论研究吧。
师:学习要求:1.根据各组的组名分别对拙政园进行自然美、空间美、建筑美、人文美方面鉴赏。2.可以利用图例、表格、图形等方式。3.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