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文献综述.doc

发布:2017-02-07约1.75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从2000年11月,在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到2009年8月15日第八次中国一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上签署中国一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一直在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拥有19亿人口和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中国和东盟建立自贸区为双方带来了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的综合利益为东亚、亚洲、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繁荣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东盟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禤永明赵银亮区域经济和贸易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东亚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方面明显滞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为推动东亚经济整合提供了新的范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正是基于这种分析框架之上的有益探索。全力塑造东亚经济圈的努力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东亚经济一体化将在艰难中曲折前进。陈德照近几年,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合作从单一的双边合作发展到双边合作与不同范围的地区合作相结合;从单纯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发展到贸易、投资和货币、金融多领域相结合;从非机制性合作发展到非机制性同机制性合作相结合的多种性质合作并存的局面。中国一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已经取得重要结果,但也存在困难和问题。我们要始终坚持双赢的原则。建立自贸区本身不是目的。它对发展经济能起多大作用,最终取决于成员方经济的结构和企业与产品等的竞争能力。保建云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增长,中国与东盟各国进出口贸易额不断增加;东盟北部地区四国和南部地区六国的对外贸易增长存在显著的差异,北部四国中的越南对外贸易增长较快,南部六国中新加坡对外贸易增长较快;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中国与东盟之间双边与多边贸易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中面临着贸易不平衡性、农产品贸易摩擦、敏感产品与大宗产品贸易摩擦、区域外部势力不当干预等多方面的风险。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区域合作的动力来源问题区域合作的主导权问题中国与东盟合作中的大国博弈中国与东盟合作中的区域整合问题敏感的农产品贸易问题彭晓野东亚集体认同观念的淡薄、利他因素的缺乏影响了各国对东亚经济合作的态度,是导致东亚经济合作滞后的主要因素。:中国和日本长期以来的身份定位偏离东亚,导致了东亚经济合作长期以来领导地位的缺失东亚各国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领土争端、民族宗教文化的差异导致东亚的集体身份认同陷入困境东北亚内部的认同困境,以及次区域间即“10+3”融合的困难。淡化区域主导权奉行“主动但不主导”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稳住东盟将更多的大国纳入到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策略妥善处理农产品贸易和金融合作等敏感问题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李光辉表示,从整个亚洲经济发展来讲,在未来的整个经济区域发展当中,北美、欧盟各自形成了经济发展的一极,在未来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当中,亚洲肯定要形成一极,这一极有可能由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形成,推动整个亚洲经济的发展,最后形成亚洲的一极,影响整个世界的发展。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表明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不仅符合双方的利益,而且对推动整个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双方的重视和努力下,经济合作的前景将无限光明。虽然由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等因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仍然面临不少问题,但只要双方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协商一致”的区域合作原则,加强在经济、科技等多领域的合作,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赵银亮.建构东亚经济合作的新视角——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东南亚研究,2003,(06). 彭晓野禤永明浅谈东盟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未来陈德照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特点、问题和前景保建云 中国与东盟各国双边贸易发展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与东盟与东盟李光辉 n269279834.shtml 李皖南. /newscenter/2007-11/06/contenthtm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