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肉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1-22约1.66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肉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规程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肉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鸽粪、羽毛等废弃物,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废弃物发酵物用于蝇蛆养殖孵化。

本文件适用于肉鸽养殖中产生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0287农用微生物菌剂

GB/T36195-2018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NY/T1168-2006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养殖废弃物?farmwaste

在鸽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粪便和废饲料,以及粉尘和羽毛。

蝇蛆饲料?Flymaggotfeed

养殖废弃物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用于饲养蝇蛆的饲料。

菌剂混合?FungicideMixing

将EM菌和有机肥料混合均匀,等待发酵。

一次发酵?primaryfermentation

鸽粪便与菌剂混合后经过约3天的发酵。

二次发酵?secondaryfermentation

将第一次发酵物二次发酵。

2

后熟阶段?laterripeningstage

二次发酵的有机质具有稳定的有机物质供应。

发酵物?ferment

后熟阶段后产生的发酵产物。

混合配料

堆肥原料由鸽粪便、羽毛、粉尘和复合微生物菌剂组成。初次堆肥:羽毛、粉尘、复合微生物菌剂、废弃饲料分别按照鸽粪便质量的1%~2%、0.5%~1%、0.1%~0.5%的比例进行混合配料;连续堆肥:羽毛、粉尘、废弃饲料分别按照鸽粪便质量的1%~2%、0.5%~1%、3%~5%的比例进行混合配料。

复合微生物菌剂在保证含有主要菌种的同时需符合GB20287中规定原则及一般要求。

混合配料时,堆肥原料粒度应满足粒径2mm~6mm。

将按比例混合后的堆肥原料在避雨通风条件下堆置为条垛式发酵堆,堆体形状为长2.0m~3.0m、宽2m、高2.0m~4.0m的矩形。

混合配料后,堆体物料含水率50%~60%、温度35℃~45℃、C/N25~30、pH6.5~9.5。

一次发酵

自混合配料后起堆之日起即进入一次发酵,时间约为7d。

采用翻堆的方式进行通风供氧,每天检测堆体温度,所测温度为堆体表层以下60cm处10个不同位置的温度,以平均值作为当天的堆肥温度。

一次发酵后,堆体物料含水率50%~60%、温度40℃~55℃、C/N20~30、pH6.5~8.0。

二次发酵

一次发酵结束后进入二次发酵,本阶段每3d对堆体翻堆一次,此时期堆体的温度需在55℃~65℃之间。若温度高出70℃,应及时对堆体翻堆散热;若温度低于55℃,按8%~10%(以质量百分数计)的比例均匀混入秸秆类农林废弃物或二次发酵的部分物料(返料)。

本阶段翻堆次数需达到9次以上,周期一般为18d~14d左右。

二次发酵完成后,堆体物料含水率30%~40%、温度45℃~50℃、C/N20~25、pH7.0~8.5。

后熟阶段

二次发酵完成后,在避雨、通风条件下,将条垛式发酵堆平摊至高度≤2m,每3d进行一次翻晾,7d左右结束。

本阶段堆体物料的温度接近环境温度、含水率稳定在50%以下,堆体腐熟完全。

此时的堆体呈茶褐色,无臭味,有较明显的腐殖气息(土香味),呈疏松的团粒结构。

3

后熟阶段完成后,堆体物料的C/N15~20,pH6.5~9.0,可返田或继续生产。

发酵物的利用

可利用发酵物专门生产蝇蛆孵化培养床,专门提供蝇蛆饲料。

可挑选合适大小的蝇蛆,用于水产幼苗的开口饵料。

可选择生长后期的大蝇蛆,用于生态养鸡场提供活性饵料。

生产技术工艺流程

鸽粪发酵生产发酵物按照NY/T1168-2006和GB/T36195-2018的技术规范生产,具体的工艺流程见图1。

图1鸽粪发酵生产流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