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工艺技术交底.pdf
混凝土浇筑工艺技术交底(分层浇筑与振捣密实度控制)
一、施工依据及规范
1.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20(主控验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23(材料与工艺要求)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6(节点抗震构造要求)
2.行业规范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23(分层浇筑与振捣工艺)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23(配合比优化与质量控制)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23(泵送混凝土运输与浇筑要
求)
二、施工准备
(一)材料与机具
1.混凝土材料
–水泥:采用P.O42.5及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28天抗压强度≥42.5MPa,
进场需提供质量证明及复检报告。
–骨料:砂含泥量≤3%(C30及以上混凝土)、石子粒径≤结构截面尺寸1/4
且≤钢筋最小净距3/4。
–外加剂:泵送剂、缓凝剂等需符合GB8076-2023要求,掺量经试验验证
后使用。
2.施工机具
–泵送设备:拖式混凝土输送泵(压力≥8MPa)或车载泵,配套泵管直径
≥125mm(粗骨料≤25mm)。
–振捣设备:插入式振捣棒(φ50,有效作用半径375mm)、平板振捣器
(功率≥1.5kW)。
–辅助工具:坍落度筒、温度计、养护覆盖材料(塑料薄膜、土工布)。
(二)技术准备
1.分层浇筑方案
–按结构类型划分浇筑段,每层厚度≤振捣棒作用长度的1.25倍(一般
≤500mm),大体积混凝土分层厚度≤300mm。
–竖向结构(柱、墙)与水平结构(梁、板)分段浇筑,间隔时间≤2小时,
避免冷缝。
2.振捣工艺参数
–插入式振捣棒移动间距≤振捣半径1.5倍(φ50棒≤400mm),振捣时间
20~30秒/点,至表面泛浆、无气泡。
三、关键施工工艺
(一)分层浇筑控制
1.竖向结构(柱、墙)
–底部先浇筑50~100mm厚同强度等级减石砂浆,再分层浇筑至设计标高,
每层厚度≤500mm。
–高度>3m时采用串筒或溜槽辅助下料,自由倾落高度≤1.5m(粗骨料
≤25mm时≤6m)。
2.水平结构(梁、板)
–采用“赶浆法”由一端向另一端推进,梁板同时浇筑时,梁分层成阶梯形
浇筑至板底后合并浇筑。
–虚铺厚度控制:板厚≤200mm时虚铺系数1.2,>200mm时虚铺系数1.1,
木抹子抹平后二次收面。
3.大体积混凝土
–分层浇筑间隔时间≤混凝土初凝时间(一般2~3小时),采用测温仪监控
内部温度,内外温差≤25℃。
(二)振捣密实度控制
1.插入式振捣
–快插慢拔:垂直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振捣时间以表面泛浆、无下沉气
泡为准,过振时间≤60秒/点。
–节点处理:梁柱节点、预埋件周边采用φ30小直径振捣棒辅助振捣,确保
钢筋密集区密实。
2.平板振捣
–楼板浇筑后采用平板振捣器拖拉振捣,移动速度≤0.5m/s,重叠宽度≥1/3
板宽。
(三)特殊工况处理
•施工缝处理:留设位置避开受力最大区域(如次梁跨中1/3处),凿毛清
理后涂刷水泥浆或界面剂再浇筑。
•泵送中断:停泵时间>45分钟或混凝土离析时,需冲洗管道并重新泵送砂
浆润滑。
四、质量验收标准
(一)主控项目
•密实度:超声波检测无空洞,回弹强度≥设计值的95%,钻芯取样合格率
≥90%。
•分层结合:各浇筑层结合面无冷缝,结合面凿毛率≥75%。
(二)允许偏差
项目允许偏差检测方法
表面平整度≤5mm/2m2m靠尺+塞尺
保护层厚度±3mm(板)、±5mm(梁柱)厚度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