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 .pdf

发布:2025-03-20约1.02万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第1页

果庄镇卫生院身份识别制度

一、门诊患者身份识别

1、门诊来院就诊患者应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

2、结合我院实际,利用身份证号码作为就诊患者唯一标识管理。

3、急诊、急救、成批救治的伤员≥2人时必须使用手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

的载体。

4、医护人员所有的诊疗活动中,必须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信息(姓名+身

份证)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方式。

5、在有创诊疗前,医护人员应主动请患者或家属陈述姓名,确保信息核对的准

确性。

6、当医师发现患方使用别人的身份信息为患者就诊或使用成人身份信息为未成

年人就诊的,应劝说患方使用患者本人信息重新挂号。

7、对无法确认身份的无名患者,接诊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情况佩戴手腕带,记

载信息包括:性别、诊断等,并在门诊病历上注明,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

规范补写。

二:住院患者身份识别

1、住院患者应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护士根据患者提供的身份信息建立床头卡。

2、住院患者以住院号作为患者唯一的身份识别标识且在全院范围内统一实施。

3、手术室、手术、昏迷、意识不清、不能自理的重症患者、定向力障碍的患者、

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患者、新生儿、无家属陪伴的住院患儿、无名患者、成

1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第1页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第2页

批救治的伤员(≥2人时)必须使用手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4、腕带应清晰注明患者所在的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并与

患者或家属彼此确认,保证信息准确无误。腕带佩戴部位皮肤完整、血运良好、

松紧度适宜如腕带遗失、破损、字迹模糊应及时更换。

5、医护人员所有的诊疗活动中必须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患者身份识别信

息(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方式。

6、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标本采集、给药、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

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后执行并签名。

7、手术前一天,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

术部位的查对,手术医生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标识。进入手术室后,在麻醉前,

医生、麻醉师和护士共同核对患者的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部位等,无误后

方可执行。

9、患者转床时必须及时更换新手腕带和床头卡、病历清单等信息,并做到二人

核对确保患者身份识别各种信息的一致性。

护理部

2018年1月

2020年6月修订

2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第2页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第3页

查对制度

一、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或采集标本时均应严格执行三查九对。三查:各种操

作前、中、后查;九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有效期、时

间、用法及过敏史。

二、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标签、失效期,如不符合要

求,不得使用。

三、给药和进行各项治疗前,要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神药品要反

复核对。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要协助其服药后才可离去。

四、静脉给药应检查输液瓶及输液器有无破损、污染,瓶口有无松动,裂缝。

药液有无变质、有无沉淀、絮状物等。静脉给多种药物时,应注意配伍禁

忌。

五、“危急值”或重要检查结果口头报告查对制度

1、护理人员在接获的口头“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检查报告时,需

完整、详细地记录接获的检验、检查结果内容、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标

本项目、报告者姓名、报告时间等内容,并在电话中复述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