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系数测定仪校准规范.docx
JJF(浙)XXX-202X
1
摩擦系数测定仪校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平面法摩擦系数测定仪(以下简称测定仪)的校准方法,适用于测量薄膜和薄片摩擦系数的测定仪的校准,其他使用相同原理测定摩擦系
数的试验仪器也可参照本规范进行校准。
2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
GB/T10006-2021塑料薄膜和薄片摩擦系数的测定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本规范。
3术语
3.1摩擦系数CoefficientofFriction(源于GB/T10006-2021)摩擦力与法向力之比
3.2摩擦力FrictionalForce(源于GB/T10006-2021)
克服摩擦需要的力。
3.3法向力NormalForce(源于GB/T10006-2021)
垂直施加于两个接触表面的力。
4概述
测定仪的测量原理(平面法):两试验表面在一定的接触压力下,平面接触放在一起,记录使两表面相对移动所需的摩擦力,摩擦力与法向力之比即为摩
擦系数。
主要组成部分:滑块、平板、基座、传动链条、测力传感器、测力弹簧、
驱动机构、数据处理模块等组成。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测定仪主要用于测量塑料薄膜和薄片、橡胶、纸板、纸张、编织袋、织物、通信电缆光缆用技术材料复合带、传送带、木材、涂层、刹车片、雨刷、鞋材、
轮胎等材料滑动时的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
JJF(浙)XXX-202X
2
图1摩擦系数测定仪结构示意图
1——滑块;2——平板;3——基座;4——传动链条;5——测力传感器;6——驱动机构;
7——测力弹簧
5计量特性
5.1滑块质量相对误差
滑块质量相对误差不超过±1%。
5.2动摩擦系数相对示值误差
动摩擦系数相对示值误差不超过±2%。
注:校准工作不判断合格与否,上述计量特性要求仅供参考。
6校准条件
6.1环境条件
6.1.1环境温度:(10~35)℃;
6.1.2相对湿度:≤80%;
6.1.3无影响校准结果的振动、冲击、电磁场及其他干扰源。
6.2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见表1,允许使用满足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其他测量
标准及设备进行校准。
表1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序号
校准项目
测量标准
1
滑块质量
电子天平,(Ⅲ)级,分度值0.1g
2
动摩擦系数
力值砝码,MPE:±0.3%;
或标准测力仪,0.3级
JJF(浙)XXX-202X
3
7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首先通过目力观察和试验检查外观和各部分的相互作用,确定没有影响校准计量特性的因素后再进行校准。校准操作前应按照仪器或装置使用说明书中
的规定,对仪器或装置通电预热。
7.1滑块质量相对误差
将滑块与毛毡粘合后,放置于天平上测量3次,按照公式(1)计算滑块质
量相对误差:
(1)
式中:
δm——滑块质量相对误差,%;
m——滑块质量标称值,g;
m,——滑块质量3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g。
7.2动摩擦系数相对示值误差
在测定仪中设置滑块质量(法向力)标称值m或测量值m。在测定仪摩擦
力的测量范围内均匀选取5个测量点。
每个测量点测量时,先在测定仪测力传感器受力方向的同一直线上,用砝码或者标准测力仪加载与每个测量点相对应的测量力,然后启动测定仪进行动
摩擦系数测量,重复测量3次,分别在测定仪上读取动摩擦系数值μ
(i=1,2,3),取3次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动摩擦系数的测量值π。最后按照
公式(2)计算每个测量点的动摩擦系数相对示值误差。
式中:
(2)
δ——动摩擦系数相对示值误差;
u;动摩擦系数测量值;
L?——动摩擦系数标准值。
JJF(浙)XXX-202X
4
其中,动摩擦系数标准值μr按公式(3)计算:
(3)
式中:
F?——动摩擦力,N;
Fp法向力,N。
其中,法向力F按公式(4)计算:
Fp=m,×g(4)
式中:
m,——滑块质量测量值,kg;
g——重力加速度,m/s2(一般取9.8m/s2)。
注:对于在测定仪测力传感器受力方向的同一直线上无法加载测量力的测定仪,可以
借助滑轮辅助装置。
8校准结果表达
校准后的测定仪,应填发校准证书或报告,校准结果应在校准证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