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楼砌筑施工方法.docx
PAGE1/NUMPAGES88
住宅楼砌筑施工方法
序号
施工步骤
主要施工做法
1
基层清理
基层不平整处可采取剔除或补抹砂浆的措施,待基层清理干净后要及时进行抄平放线工作。
2
定位放线
施工前,依据建筑施工图放出墙体的轴线、墙体边线和洞口线;依据构造柱平面布置图放出构造柱边线
3
导墙
有水房间墙体下,先浇筑2000mm高C20混凝土基座同时找平。
4
立皮数杆
砌筑前要根据砌块高度和灰缝厚度计算皮数,将皮数杆竖立于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皮数杆间距不得大于15米。砌筑时,自墙体的一端开始砌起;有构造柱的墙体砌筑时,从构造柱开始向两侧进行。
5
拉准线
在相对砌块上边线间拉准线,依准线砌筑。随时检查并校正墙体平整度和垂直度,根据墙体厚度采取单面或双面挂线的砌筑方法;
6
拉结筋
拉结筋采用2φ6.5,沿墙高间隔不大于600mm,沿填充墙全长贯通。
7
砌块砌筑
砌块提前2天以上适当浇水湿润,一般以水浸入砖四边1.5cm
使用全顺砌筑形式,上下皮竖向灰缝相互错开1/2砌块长,并不应小于120mm,如不能保证时,应在水平灰缝中设置2根φ6mm拉结钢筋。
砌筑时应使砌块底面向上、上下皮对孔错缝砌筑。
砌砖墙:采用“三一”砌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揉压的满铺满挤砌筑操作方法,砌砖时砖要放平,里手高,墙面就要张,里手低,墙面就要背。砌砖一定要跟线,“上跟线,下跟棱,左右相邻要对平”。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厚度为10mm,但不小于8mm,也不大于
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厚度为10mm,但不小于8mm,也不大于12mm
需要移动已砌好的砌块或对被撞动的砌块进行修整时,应清除原有砂浆,重新铺浆砌筑。
墙体转角处及交接处应同时砌起,不能同时砌起时,应留置斜槎,斜槎长度应大于或等于斜槎宽度。
每天砌筑高度不得超过1.8m。
砌筑砂浆终凝前后的时间,应将灰缝刮平。
砌筑一砖半墙时必须双面挂线,如长墙几个人使用一根通线时,中间要设几个支线点,小线要拉紧,每层线都要穿线看平,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
墙转角处应同时砌筑。内外墙交接处必须留斜槎,槎子长度不应小于墙体高度的2/3,槎子必须平直、通顺。分段位置在变形缝或门窗口角处。隔墙与墙或柱不同时砌筑时要留阳槎加预埋拉结筋。沿墙高每50cm预留ф6钢筋2根,其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小于50
木砖、预留孔洞和墙体拉结筋:木砖预留时小头在外,大头在内,数量按洞口高度决定。洞口高度在1.2m以内,每边放2块,高度在2~3m
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度均匀,并应填满砂浆,砂浆饱满度不小于80%。预留拉结筋的数量、长度均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留置间距偏差不超过一皮砖。构造柱留置位置正确,大马牙槎先退后进,上下顺直;残留砂浆清理干净。
8
圈梁、过梁、构造柱
内隔墙的下列部位应设置构造柱:
1.墙间距大于3m内隔墙转角处,一字墙端部;
2.相邻横墙或框架柱的间距大于5米时,墙段内增设构造柱,间距≤3.0米;
3.门洞宽≥2.1m的洞口两侧,紧邻的双门洞两侧及弹簧门洞口两侧;
围护墙的下列部位应设置构造柱:
1.内外墙交接处,外墙转角处;
2.相邻横墙或框架柱的间距大于4米时,墙段内增设构造柱,间距≤2.5米;
3.窗洞≥2.4米的窗下墙中部及窗洞口两侧,间距≤2.0米;
4.带形窗窗下墙,间距≤2.0米;
楼梯间周边填充墙内构造柱间距应不大于2.0m。
本工程所有构造柱纵筋及墙体拉结筋均必须预留预埋,不宜事后植筋。箍筋加密区范围为柱上下500mm和纵筋搭接区域。
高度≥4m、≤5.0m的填充墙半层高处或门、窗上口及外墙普通窗窗台上沿设通长C20砼现浇带,截面为墙厚×100mm,纵筋210,拉筋6.5@250,纵筋锚入两端柱、钢筋混凝土墙内。当墙高5.0m时应在1/3和2/3墙高处设置两道通长C20砼现浇带,截面及配筋同上。当外墙为干挂花岗石墙面时,应于每层设置两道墙厚×200混凝土圈梁,圈梁纵筋412,箍筋6.5@200。前述现浇带及圈梁纵筋必须锚入两端混凝土墙或柱内La。
9
脚手架
砌筑时搭设双排脚手架,架子不得搭靠在砌块墙上,应离开墙面200~250mm。双排脚手架横距1500mm,纵距1500mm,步距1800mm;页岩空心砖砌块填充墙上不得留设脚手眼。
10
墙体暗敷管线
水电管线安装的时候,严格按照管线布置方案,采用专用工具进行钻孔打眼、搂槽,并应在砌体砌筑完成24小时后方可进行;水平向镂槽总深度不大于1/4墙厚;竖向镂槽总深度不得大于1/3墙厚。应避免在墙体两面的同一位置开槽敷设管线。暗敷电线外皮距离外皮最小距离不得小于15mm。
11
管道井做法
砌筑时内壁要随砌随进行抹灰、压光。若内壁四面墙中有混凝土墙时,要在砌筑前先对钢筋混凝土墙表面进行清理、打磨,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