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羊草草原碳通量观测及其驱动机制分析的开题报告.pdf
内蒙古羊草草原碳通量观测及其驱动机制分析的开
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草原是全球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环境
系统之一。草原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但近年来由
于人口增加、人类活动不断扩大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草原生态系
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扰动。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和驱动机制,
对维护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过程,草原生态系统碳通量
研究对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规律和驱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
前国内外对草原生态系统碳通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负荷草原和牧草生产
区,对内蒙古部分地区的草原生态系统的碳通量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还
相对薄弱。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实地观测,探讨内
蒙古草原生态系统碳通量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其驱动机制,为草原生态
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观测对象:内蒙古部分地区的羊草草原。
2.观测指标:草原生态系统的碳通量(包括净生态系统叶面光合速
率(NPP)、土壤呼吸速率、植被吸收红外线辐射等)。
3.观测方法:采用气体交换技术(包括气室技术、静态箱技术、移
动平台技术等)和航空遥感技术(使用无人机或卫星遥感)对草原生态
系统碳通量进行实地观测。
4.数据处理和分析:对各个观测点的碳通量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
比较,探讨其时空变化规律及其驱动机制,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
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四、研究预期结果
1.获得内蒙古部分地区羊草草原生态系统碳通量数据。
2.探讨内蒙古部分地区羊草草原生态系统碳通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及
其驱动机制。
3.为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