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分离纯化主要方法.ppt
**+待纯化分子配体a.待纯化分子和配体间具有亲和性+基质b.活性基质与配体结合产生亲和吸附剂++杂质c.待纯化分子与亲和吸附剂结合,与杂质分离+d.偶联复合物经解离后,得到纯的待纯化分子配体L基质M待分离物质SL-S复合物第31页,共7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2页,共7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应用分离纯化酶、抗原、抗体分离纯化核酸研究酶的结构与功能基质纤维素、聚丙烯酰胺凝胶、sepharose、sephadex第33页,共7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聚焦层析(Chromatofocusing)该法是在等电点聚焦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分离纯化蛋白质的依据是等电点的差异和离子交换行为。蛋白质按其等电点在pH梯度环境中进行排列的过程叫做聚焦效应。原理第34页,共7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pH梯度的形成(由多缓冲剂和多缓冲交换剂形成)是聚焦效应的先决条件,如果一种蛋白质加到已形成pH梯度的层析柱上时,由于洗脱液的连续流动,蛋白质将迅速地迁移到与它等电点相同的pH处。从此位置开始,该蛋白质将以缓慢的速度进行吸附、解吸附,直到在等电点pH时被洗出。在聚焦层析过程中,一种样品分次加入时,只要先加入者尚未洗出,并且有一定的时间进行聚焦,剩余样品还可以加到柱上,其聚焦过程都能顺利完成。第35页,共7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pH梯度的形成2、蛋白质行为3、聚焦效应第36页,共7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层析时的聚焦效应示意图pH梯度溶液的形成示意图蛋白质1(pI=7)蛋白质2(pI=8)流速移动速率第37页,共7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几种主要层析方法比较第38页,共7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电泳技术
电泳的一般原理电泳技术的分类电泳的影响因素常用电泳技术第39页,共7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电泳的一般原理
电泳是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许多生物分子都带有电荷,其电荷的多少取决于分子组成、性质及其所在介质的pH。如果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结构组成不同,在某一pH溶液中,各组分所带电荷性质、电荷数量不同,加之其分子量不同,在同一电场的作用下,各组分泳动的方向和速度也各异,而达到分离鉴定各组分的目的。第40页,共7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电泳分类(一)按原理分四种1.区带电泳: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电泳技术。
2.自由界面电泳:这是瑞典Uppsala大学的著名科学家Tiselius最早建立的电泳技术,是在U形管中进行电泳,无支持介质,因而分离效果差,现已被其他电泳技术所取代。
3.等速电泳:需使用专用电泳仪,当电泳达到平衡后,各电泳区带相随,分成清晰的界面,并以等速向前运动。
4.等电聚焦电泳:由两性电解质在电场中自动形成pH梯度,当被分离的生物大分子移动到各自等电点的pH处聚集成很窄的区带。第41页,共7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按支持介质的不同可分为:
1.纸电泳
2.醋酸纤维薄膜电泳3.琼脂凝胶电泳4.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5.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第42页,共7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按支持介质形状不同1.薄层电泳;?2.板电泳;??3.柱电泳。(四)按用途不同可分为:
1.分析电泳;2.制备电泳;?3.定量免疫电泳;第43页,共7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五)按所用电压不同可分为:
1.低压电泳:100V~500V,电泳时间较长,适于分离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2.高压电泳:1000V~5000V,电泳时间短,有时只需几分钟,多用于氨基酸、多肽、核苷酸和糖类等小分子物质的分离。(六)按pH的连续性不同可分为:1.连续pH电泳:如纸电泳、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2.非连续pH电泳:如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第44页,共7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电泳技术分类(按实验装置分类)
纸电泳薄膜电泳凝胶电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