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程设计实训心得体会范文7篇.pdf

发布:2024-09-11约8.1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程设计实训心得体会范文7篇--第1页

课程设计实训心得体会范文7篇

一、实习目的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

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

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针对于此,在经过相应的课程如《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基础知

识》、《操作系统》等课程的系统学习之后,可以说对计算机网络已经是

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

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

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

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于是

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

论应用于实际的网络设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二、实习的过程

计算机网络的设计是一个要求动手能力很强的一门实践课程,在课程

设计期间我努力将自己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设计期间能够遵守纪律规章,不迟到、早退,认

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一共完成了11个实验,分别是:

1、制作直通电缆和交叉UTP。

2、交换机Conole口和Telnet配置。

3、交换机端口和常规配置。

课程设计实训心得体会范文7篇--第1页

课程设计实训心得体会范文7篇--第2页

4、虚拟局域网VLAN配置。

5、路由器Conole口Telnet配置方法和接口配置。

6、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

7、单臂路由配置。

8、动态路由协议配置。

9、PPP协议配置。

10、路由器访问控制表(ACL)。

11、网络地址转换(NAT)。

在制作直通电缆和交换UTP的实验中,我起初不能完全按照要求来剪

切电缆,导致连接不通,后来在同学的帮助下,终于将实验完成。

在做到单臂路由配置和动态路由协议配置的实验,由于自身的基础知

识掌握不牢,忘掉了一些理论知识,在重新翻阅课本和老师的指导之下,

也成功的完成了试验。

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丰富的实践创造,细致的了解了计算机网络连接

的的全过程,认真学习了各种配置方法,并掌握了利用虚拟环境配置的方

法,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完成实验,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计

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学习网络电缆的制作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

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践技能。

课程设计是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

题的一个过程,是对我们所学知识及综合能力的一次考察。随着科学技术

日新月异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当中,这就要求我

课程设计实训心得体会范文7篇--第2页

课程设计实训心得体会范文7篇--第3页

们用相应的知识来武装自己,夯实基础,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贡献社会

做好充分的准备。

经过一个星期的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本人在刘贞老师的指导下,顺利

完成该课程设计。通过该课程设计,收获颇多。

一、对实验原理有更深的理解

通过该课程设计,掌握了什么是编译程序,编译程序工作的基本过程

及其各阶段的基本任务,熟悉了编译程序总流程框图,了解了编译程序的

生成过程、构造工具及其相关的技术对课本上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课

本上的知识师机械的,表面的。通过把该算法的内容,算法的执行顺序在

计算机上实现,把原来以为很深奥的书本知识变的更为简单,对实验原理

有更深的理解。

二、对该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有深刻的理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