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5306_T 73-2021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段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程 鱼类资源.docx

发布:2025-02-21约9.43千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B50

DB5306

昭通市地方标准

DB5306/T73-2021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段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程鱼类资源

2021-09-24发布2021-10-08实施

昭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5306/T73-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管护局提出。

本文件由昭通市林业和草原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管护局、西南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艾祖军、贾仕鹏、张春霖、刘建虎、卢群、唐永忠、赵祖权、张友钊、浦仕海、刘丽、崔冬健、宋盛红。

1

DB5306/T73-2021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段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程鱼类资源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段鱼类生物多样性监测鱼类资源部分的术语、监测原则和监测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段管护机构组织的鱼类生物多样性监测。其它监测或科学研究采样地点和采样程序不受本文件限制,但应提交比较符合本文件质量要求的监测数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应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HJ/T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710.7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鱼卵embryo

从精卵结合至孵化出膜时期的鱼类胚胎。

3.2

早期资源earlyresources

鱼类早期生活史,包括涵盖鱼类胚胎、仔鱼、稚鱼各发育阶段的卵苗。3.3

粘性卵stickyegg

产在浅水草滩或激流浅滩水体,卵粒表面具有粘性,分别粘附在水生植物叶面或卵石表面的鱼卵。

3.4

漂流性卵driftingegg

卵周隙较大,卵粒比重略大于水、流水中漂浮,遇静水沉降的鱼类胚胎。

2

DB5306/T73-2021

3.5

标准长standardlength

鱼体吻端至最后一根尾椎骨末端(或尾鳍起点基部切线)的投影距离。3.6

渔获物catch

一个监测样区内采集的所有鱼类样本。

3.7

食性feedinghabits鱼类摄食的习性。

3.8

食谱recipe

鱼类消化管中食物的种类。

3.9

食物组成dietcomposition

鱼类消化道中食物的成分、数量和质量比例。

3.10

环境DNAenvironmentalDNA

鱼类代谢或脱落的生物质残片中含有的DNA片段。

3.11

声学探测Sonardetection

运用鱼探仪等声呐仪器扫描水体,进行鱼类密度及数量、规格等参数采集的方法。

4监测原则

4.1必要性原则

在保护区内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应制定调查方案并获得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减轻非必要监测活动对保护区干扰。

4.2持续性原则

监测工作应满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管理的需要,并能对重要保护对象及栖息地管理起到指导及预警作用。监测对象、方法、时间和频次一经确定,应长期保持不变。

4.3保护性原则

对保护物种和产卵场的监测尽量采用非损伤性取样方法,监测过程中尽量避免对生态系统的扰动。

3

DB5306/T73-2021

5监测方法

5.1监测准备

5.1.1监测目标

掌握监测区域鱼类物种多样性、群落和种群结构、早期资源补充、地理分布,为分析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对重要物种及栖息地的影响,以及评价鱼类保护措施的有效性提供基础数据。

5.1.2明确监测对象

生物多样性监测对象中指标物种的选择应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a)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物种;

b)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的物种;

c)长江上游特有种;

d)位于营养层级顶端的捕食性鱼类;

e)生活史型特殊、水文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的、产漂流性卵的物种;f)具有较高经济价值且易受非法捕捞伤害的物种;

g)外来物种。

5.1.3制定监测计划

5.1.3.1监测计划应包括:监测目标、监测内容、要素和指标,监测时间和频次,样本量和取

样方法,检测和分析方法,数据分析和报告,质量控制和安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