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钻头设计基础.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DC钻头设计理念介绍 内容 理解钻头剖面结构 剖面结构对钻头性能的影响 后倒角特点 力平衡设计 切削结构特点 新的设计软件的应用 - IDEAS 钻头剖面 钻头剖面直接影响到以下性能: 钻头稳定性 钻头导向性 布齿密度 钻头寿命 ROP 清洗和冷却效果 注:钻头的剖面设计必须与钻井环境需要相匹配 钻头剖面结构组成 钻头剖面包括: 顶点 锥形面 鼻部 肩部 外径弧面 保径部分 锥面角 顶点 –钻头的几何中心点 锥面 – 通常用角度来表示特点: 深锥面 (~90°) 浅锥面 (~150°) 深锥面特点 优点: 较高的稳定性 中心区域的金刚石覆盖率大 不足之处: 导向性不好; 清洗效果不好; 攻击能力低。 浅锥面特点: 优点: 导向性强; 清洗效果好; 攻击性强。 不足之处: 稳定性差; 金刚石覆盖率低。 鼻部位置定义 鼻部定义 鼻部曲面特点 大曲面 (R):通过大的表面面积来达到很好的抗冲击能力,适合在硬且夹层多的地层中使用。 小或称尖曲面 (r):可在切削片上形成较高的点式冲击,适合于软且均质性好的地层。得到较高的ROP. 鼻部与中心距离的关系 鼻部与中心距离小可提供给肩部更大的表面面积和布齿密度, 适合软但是研磨性强的地层 鼻部与保径部位距离近可给钻头冠部提供更大冠面面积 从而得到更好的冲击能力, 适合比较硬的地层 肩部,外径曲面和保径 肩部 从鼻部外缘线到过渡面的曲面部分。 外径曲面 “外径曲面” 保持肩部和保径部分之间光滑的曲面。 保径 有助于钻头稳定和保持井眼尺寸。 钻头冠面的类型 4 种常规类型: 平抛面 短抛面 中抛面 长抛面 平抛面常用在较硬且研磨性弱的地层;而长抛面常用在较软而且研磨性很强的地层。 钻头冠面的类型 后倒角 这个角度的大小决定了PDC切削片攻击地层的能力。 大后倒角可以提高抗冲击能力和研磨能力。 小后倒角可以提高机械钻速。 整个钻头上使用的后倒率是不一样的, 这样可以得到不同的目的, 比如ROP 和寿命。 后倒角 攻击性较强,适合于软地层,可取得很高的机械钻速。 攻击性较弱,适合于较硬地层,机械钻速低。 典型使用的后倒角 后倒角 5° to 10° 15° 20° 30° 地层硬度特性 非常软的粘土和泥岩。 高 ROP 适合所有地层。 最好的应用是在软地层中shale) 适合所有地层 切削片寿命长 最好是用在研磨性的砂岩地层 比较硬的地层 典型的应用在保径部位 后倒角的布置 震动可能是由于钻头的特征产生的。 有些特征是可见的,而有些是不可见的。 可见的特征包括:刀翼形状和布置,保径形状,低磨阻块等; 不可见特征包括:力平衡,复合片性能和结构等。 钻头的性能和钻井效率直接受切削齿的布置类型影响。 多种布齿特点可能达到理想的性能和寿命的目的。 最早期的和最常用的切削齿布置模式。 切削齿沿着剖面分布,已达到完全的覆盖井底。 这种布置结构就是单一 模式,是每一颗齿都有独自的运动轨迹。 顺时针旋转 比逆时针旋转类型稳定性要差,很难达到要求的稳定性。 攻击性相对较强。 逆时针旋转 非常好的稳定性。 攻击性比顺时针旋转设计要弱。 钻头的性能(稳定性)和钻井效率(ROP)都直接的受切削齿布置得影响。 在实际使用中,切削齿的不同的布置方式可能起到钻头性能和寿命的最佳效果。 所谓多元是指多套的切削齿结构; 其中每一套都包含了一系列的切削齿 在每一套中的切削齿都有其各自的运动轨迹 多元化的布置会形成比单一模式的更明显的脊结构 切削齿的分布和定位 径向位置 指钻头中心到复合片面中心点的距离 。 倾角 指复合片沿着钻头剖面方向与钻头轴线垂直向的夹角。 角位置 如图所示,钻头的 0°基准线和通过复合片面中心线的角度 侧倒角 指复合片面部延长线和通过钻头中心线的夹角。 纵向位置 从基准水平线到复合片面中心线间的垂直距离。 切削的形状 切削地层形成的形状对钻头的稳定性有影响。 对称切削 (理想状态) 没有偏离的作用力产生 (径向力). 非对称的切削形状会产生使钻头产生偏心运动偏离作用力 欠平衡力 随着钻头的工作,钻压作用在切削齿上,总扭矩也就通过所有转动力(FC)产生了。 所有的径向力和转动力累加起来就决定了欠平衡力的大小和方向。 两个欠平衡力的合力就是总的欠平衡力。 直刀翼和螺旋刀翼 刀翼的形状和布置对减少钻头震动,有一定的影响。 直刀翼和螺旋刀翼 对于直刀翼来说,切削齿的径向力完全累加到了保径上。 而螺旋刀翼,仅是部分的径向力作用在了保径上,是比直刀翼的影响小的。 直刀翼和螺旋刀翼(cont.) 较低的保径应力减小了钻头随保径本身转动的几率。 同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