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脾脏疾病的CT诊断__培训课件.ppt

发布:2017-01-26约2.52千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临床与病理】 病理分型:①弥漫性脾肿大型,无明确肿块。②粟粒型,无数直径小于5mm的小结节。③多发结节型肿块,直径可为几个厘米。④孤立大肿块型。 脾转移瘤 恶性黑色素瘤、肺癌、乳腺癌和卵巢癌是脾脏转移瘤的最常见来原,其中恶性黑色素瘤接近占放射学诊断脾转移瘤的50%。CT上大多数显示为界限较清楚的低密度结节,但在一些边界很清楚的囊性肿快中,周边的强化很常见。 脾脏疾病的CT诊断 正常脾脏及脾脏增大 脾脏位于左上腹部,紧贴左侧膈肌下,外缘园隆而光滑,内缘常因邻近组织结构的压迹而呈现不同形状。正常脾脏常因分叶状、切迹及完全寓所状而被误认为异常,此时应注意在上层面去发现切迹两侧的脾的相连处。平扫对于发现脾的病变的敏感性不高,因为诸多脾脏病变的密度在于扫时差别不大,易于漏诊。增强扫描对于脾的检查是必须的。但在增强扫描早期脾脏往往呈不规则的花斑状强化,特别在应用高压注射器做快速团注时更是明显,以致不能显示小的脾的病变,应做延迟扫描,通常以在3-5分钟后扫描才能发现小病变 脾脏大小可因年龄、体型及营养状况而各异,一般在成年人长约12cm,宽约7cm,厚约3—4cM。引起脾大的原因很多,通常为骨髓增殖性疾病、感染及充血等。 CT诊断脾大的标准 CT诊断脾大的标准:(1)脾脏在任一径线上超过12cm,(2)前缘超过锁骨中线,(3)下缘超出肋缘或低于左肾上极 巨脾 脾大 脾梗塞 脾梗塞是指脾内动脉的分枝阻塞,造成局部组织的缺血坏死 脾梗塞常见的原因可分为:(1)动脉性的,包括各种栓子、动脉炎和胰腺癌所引起的脾梗塞;(2)静脉性的,通常见于进展性的脾肿大。此外,脾功能亢进病人进行介入放射学治疗,用明胶海绵作部分脾动脉栓塞,可造成部分脾组织坏死而减轻脾功能亢进的症状。 病理表现 脾梗塞多数发生在脾的前缘,近脾切迹处。梗塞灶大小不等,常有数个梗塞灶同时存在,或几个梗塞灶相互融合形成大片状。梗塞灶形态多数呈锥状,底部位于被膜面,尖端指向脾门。有时可呈不规则形 梗塞后坏死脾组织被纤维组织所取代,因纤维疤痕收缩,可使脾边缘局部凹陷。如果梗塞灶较大,不能完全纤维化,其中央可发生液化,形成纤维结缔组织包裹的囊腔。 CT表现 典型表现为脾内三角形低密度影,基底位于脾的外缘,尖端指向脾门,边缘可清或略模糊。增强后病灶无强化,但轮廓较平扫时清楚。脾周边部位出现边缘清晰的低密度区,大小不一,可相互间融合。关键的发现依据是梗塞区一直延伸到脾包膜而没有占位效应。 脾梗塞区可引起局部萎缩,切迹形成,偶尔见有钙化。脾梗塞区也可导致脓肿形成。 脾梗塞 脾梗塞 脾梗塞 三.脾脓肿 脓肿可分为细菌性脓肿和微脓肿,前者虽不常见但治疗不当常伴有较高的死亡率, 脾脓肿常为败血症脓栓的结果。最常见的病因是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腹部脏器的严重感染也可侵犯脾。 临床表现: 脾脓肿病人常存在败血症症状,出现寒战、高热、恶心、呕吐和白细胞计数升高。多数病人有腹痛,典型的可以局限于左上腹或左肩胛区的疼痛。临床检查可有左上腹触痛和摩擦音、左侧胸水和脾增大,血培养可以阳性 病理 病理上早期以急性炎症反应为主,表现为脾的弥漫性增大。随着炎症局限化,形成脓肿。脓肿壁外有反应性的毛细血管扩张及水肿。脓肿可以单房或多房,也可以是孤立性或多发性。脓肿大小不等,形态多为圆形或椭圆形 CT表现 CT表现为单或多发的低密度病灶围以较厚的壁,增强扫描可显示增厚的脓肿壁,脓肿内中心密度较低,约20-40Hu,可出现气泡。 脾脓肿可以引起脾破裂,表现为包膜下出血和积液,使脾轮廓不规则,并可见左肾前筋膜增厚 徽脓肿 徽脓肿常继发于淋巴瘤、白血病、器官移植或肿瘤化疗后所导致的免疫缺陷综合症。CT 表现为脾内多发小的低密度影,直径约5-10mm,少数亦可达20mm。增强扫描后微脓肿无明显强化,显示较清楚。 脾结核 脾脏囊肿 脾脏的先天性上皮样囊肿又称为真性囊肿,其围以完整的上皮性囊壁。CT表现为球形, 界限清楚的薄壁囊性肿物,常为单个,其内有时可见上皮碎屑。增强扫描后无强化,约有5%的病例可见壁有钙化。 外饬后假囊肿 外饬后假囊肿常来自于出血、梗塞或感染。假囊肿没有像真囊肿的光整的壁,囊内碎屑和液面较常见,约有30-40%的囊肿可见周边钙化 胰腺炎假囊肿 胰腺炎假囊肿通常是由胰腺炎时含有胰酶的渗液通过脾门间隙及韧带到达脾实质所引起。CT可显示脾包膜下的积液及邻近的胰腺炎 脾血肿 血肿通常发生于外伤或病理状态下的自发出血。CT可以准确判断急性外伤时脾脏损伤的严重程度,但一般不能预示病人是否需要手术治疗.面临床症状往往是相当重要的。 脾包膜下的血肿 脾包膜下的血肿常表现为沿着脾脏边缘的半月形低密度液性带,脾包膜可增厚,血肿的CT值随着时间面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