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教育就是一场修 炼.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学随笔:教育就是一场修炼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教学随笔:教育就是一场修炼
nbsp;
《幸福教师五项修炼》这本书,从学校教师书屋的书架上信手拈来,很是随意地翻看,原以为教育理论的读物,向来高深乏味,乍看书名并不以为然。不过是一个“禅”字,与以往不同,“教育”和“参禅”风马牛不相干的两件事情,怎么会紧密相连?不想,只看了书里的两篇文章,便心心念再放不下。
作者一定是一个礼佛参禅的爱好者,他认为“佛教并非宗教,而是佛陀的教育”,他立足诸多佛门公案故事,拖宕开来,着意于教育和教师,着意于美好教育的可能性。虽然过于理想化,但是美好需要有人始终坚信,也需要有人不断言说,芸芸师者才会在心灯的引领下,照亮他人温暖自己。
本书立意教育就是一场修行,首先就是要修炼一颗柔软心,对学生的柔软心怀,对自己的柔软心思。所谓教育,不过是陪伴和守护学生的成长,影响和修正学生的发展方向,教育的全部意义正在于此。同时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自我的生命成长和精神丰富。我并不赞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之类的比喻,教师也是平凡人,为什么一定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呢?佛说:普度众生。我认为,佛教的本意,并非宣扬人人真如佛祖那般的舍身饲虎,这被普度的众生里,当然也包括自己,度人的同时也度自我。师者在向学生传道授业的同时,也要为自己的人生解惑,甚至丰富和完善。再说教育者的柔软心,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越是优秀,面孔越是冷漠,尤其班级管理说一不二、令行禁止,否则便是各种严厉和强硬,即使外表再柔弱的女教师,低头小鸟依人,转身铁面包公,不但学生敬而远之,自己也忍受了诸多的困难和委屈。曾经,我便是这样的一个不苟言笑的女汉子,学生的确怕了我,却也是拉开了彼此的距离,背后也忍受了意想不到的沉重。渐渐发现这里的问题,再回想自己学生时代,印象深刻的不是哪位老师的严苛,而是老师们对我柔软的包容。高中时代的班主任是出了名的严厉,连外班的学生对他都敬而远之,怕哪一点不入他的法眼,招来一顿批评。就是这样一位老师,面对在他的课堂上昏然入睡的我,只是让同桌叫醒我。浑噩之间站起身来,自然知道是要挨批评的,没想老师只是问我:“上节体育课累的吧?没事,坐下吧。”很小的事情,让我特别温暖,印象深刻。正是因为自己感受过这种柔软的心怀,才让我在后来的工作中,渐渐地让心思也柔软起来,关心学生的时时处处,即使严格管理的同时,也要温暖地宽容学生的小错误。
修炼一双智慧眼,是指教育者要准确地把握教育时机。所谓“教育之道,啐啄同机”,就是指母鸡在孵小鸡的时候,关键时刻,小鸡在蛋壳里往外“啐”蛋壳,而母鸡同时在外面“啄”蛋壳,里面的小鸡力气不够,需要母鸡的接应,但是母鸡啄早了,小鸡发育不全,啄晚了,小鸡就会缺氧,最好的时机就是“啐啄同时”。这个“关键”时刻,自然需要母鸡细心观察和体会。教师也应当如此,通过持续的爱,在关键时刻,给予学生点拨和引领。高二时,自己在人生方向和态度上迷惘甚至颓废,在操场上,向擦肩而过的老师,低低地问了一句:“老师,你说,我还算是一个好学生吗?”老师一怔,很是肯定的告诉我:“你是!”那时候,自己是急需要一个认可的,如果不是老师的智慧眼,一瞬间在低低的语气和落寞的神情中,看到我心底的惶惑,没有及时回应,我想自己真的可能就此放弃甚至堕落下去。没有一个学生是天生完美的,需要师者用智慧的眼光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引领着将这一点放大成为人生的资本。事实上,正是因为学生的不完美,才有了走向完美的可能,所以,不要随意地给学生过早地下一个定义,贴一个标签,而是要不断地去发现他们的长处,以智慧的方式,帮助他们成就属于自己的未来,而通往未来的道路上,需要的不仅仅是课本里的知识。
修炼一腔宽容怀。对常人,宽容是一种美德;对于教育者,宽容是必备的素质,宽容学生的错误,他们才有可能在改错的过程中获得成长的经验。作者引用圆因寺的典故,佛主用了三千年的时间,让一个蜘蛛到人世间几世轮回,历经劫难,终于明白了“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当下能够把握的幸福”。抛开曲折的故事和透彻的哲理,让我感慨最多的,是佛主让蜘蛛开悟的耐心——面对这样一只冥顽、固执的“笨蜘蛛”,耗费了三千年的漫长时光,佛主所体现的,除了慈悲和智慧之外,更多的是教育者的耐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几道工序下来便可出厂,不合格还可以返工,人生是一张单程车票,教育何尝不是呢?网上有种流行的说法:教育孩子就是上帝让我们带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我加一句是“单程散步”。我们不能走得太快,因为蜗牛很慢,责备打骂也于事无补,对于蜗牛的速度,只能是我们去适应。而在这样慢下脚步的过程中,我们会闻到花香,会听到鸟鸣,感受微风,望见星空,逐渐意识到,不仅是我们带着蜗牛散步,也是蜗牛陪着我们感受美好。“我都讲了几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