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骨节病防治教案》.doc

发布:2018-11-24约1.53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骨节病防治教案 教学目的 掌握预防原则,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 教学重点:预防原则、内容、措施 教学难点:预防原则、内容、措施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程 大骨节病的防治,直接关系到大骨节病区的公共卫生安全和群众的生命健康、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大骨节病防治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大骨节病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议事日程,进行大骨节病预防工作。 二、什么是大骨节病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国内又叫矮人病、算盘珠病等,国际医学界称本病为Kaschin-Beck病。在我国分布范围大,从东北到西南的广大地区均有报道,主要发生于黑、吉、辽、陕、晋等省,多分布于山区和半山区,平原少见。本病在各个年龄组都有发生,但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成人很少发病,无明显的性别差异。 三、病因 病因至今未明。多数人认为可能与谷物中的致病霉菌有关。动物实验发现:凡用带有致病霉菌的谷物饲养的动物,其骨骼中所出现的病理改变与大关节病很相似。致病霉菌可能为留镰刀菌,但未能完全证实。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临床表现 1.少年时期 由于骨骺板提前骨化,使发育出现障碍,表现为侏儒型。体型矮小,关节粗大,并有疼痛与活动受限,以踝关节发病最早,接着顺序为手指关节、膝、肘、腕、足趾关节和髋部。因骺板融合速度不一致,两下肢往往出现膝内翻,膝外翻或髋内翻畸形。手指短小粗小,足部扁平。年龄愈轻,畸形愈重。 2.青春后期 则畸形不明显。主要表现为骨关节炎症状,关节肿胀,有少量积液,活动时有磨擦感,并时有交锁症状,有时还可检查到关节内有游离体。成人下肢发病多,因踝、膝肿胀疼痛,行走十分不便。 三、检查 主要是影像学检查: 1.干骺端边缘模糊或凹凸不平 呈波浪状以至锯齿状。如病变继续发展,指骨端不整齐的边缘可呈碎裂现象。此时,关节无明显变形。 2.以骨骺与骨干开始融合为特征 骨骺自中央部分开始融合,渐扩展到边缘,骨骺本身亦有破坏、分节、不整等现象,也可能完全被吸收。干骺端可呈杯口状凹陷,骨髓嵌入其中而早期愈合,停止发育。 3.干骺完全融合 骨的纵向发育停止,病骨变短变粗。因为各干骺的融合迟早不同,以致各指骨可呈现长短不齐,骨端宽大变形,使关节粗大。   4.大骨节病所见的系列征象 都是软骨坏死后的修复和继发变化。只有经过修复组织特别是骨的改变塑型,病变才能发展到消退、稳定或发生畸形。 四、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掌握预防原则,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预防原则、内容、措施 教学过程 一、诊断 对男性青少年,若有肘关节外伤史,伤后肿胀明显或反复行手法复位,或关节强力被动活动后出现疼痛、肿胀,常伴有低热,X线片见关节周围有云雾状阴影,数月后骨化,关节功能受限,应考虑本病。 二、鉴别诊断 大骨节病X线征象的发生、发展与发病年龄、部位有特定关系。故鉴别诊断应依不同情况与软骨发育不良、类风湿性关节炎、外伤性或退行性关节炎等疾病鉴别。 三、本病常见的并发症 1.体型矮小,侏儒型。 2.关节粗大,并有疼痛与活动受限,以踝关节发病最早,接着顺序为手指关节、膝、肘、腕、足趾关节和髋部。 3.膝内翻,膝外翻或髋内翻畸形。 4.骨关节炎,行走十分不便。 四、治疗 大骨节病无法根治,亦不能抑制病变发展。对症治疗可以减轻疼痛。有明显关节畸形者可用手术治疗。因游离体引起交锁和疼痛的,可摘除游离体。因骨唇过多过大而影响关节活动者,可将骨唇切除以改善功能。有关节内翻、外翻者,可作截骨术。因多系双侧性或多发性病变,不宜作关节融合术。 五、预防 在疫区加强粮食保管和处理,或疫区的粮食改由外区运入,可以明显减少疾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