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推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四个关键问题.pdf
浅析推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进展的四个关键问题
当前,集成电路产业进展成效与问题并存。一方面,产业进展取
得乐观成效,但产业结构层级不高。集成电路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
我们在下游智能终端生产消费环节占据较强市场优势,在中游芯片设计、
生产环节取得肯定成果、占据肯定市场规模,但在上游半导体材料和光
刻机等设备方面自给率较低,核心材料和设备主要依靠进口。应当说,
越往产业金字塔顶端走、上游走,我们的把握力就越弱。另一方面,产
业国产化取得肯定进展,但距离自主可控仍有较大差距。近年来,我们
在芯片设计和封测领域已涌现出一批科技型企业,有些企业规模已位居
全球前列。但尚没有一条完全自主可控的芯片生产线,光刻胶、光刻机
等关键材料、设备被国外企业垄断。
集成电路产业是学问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投入大、周期长、
风险高,推动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可控和高质量进展,要着力解决好体制
机制、资源投入、人才短板等问题。
一、培育好“产业链”“政产学研链”两个链条两个链
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进展需要构建“一纵一横”两个链条。“一
纵”即产业链,主要包括“材料和设备——芯片设计——芯片制造
——泛终端产品生产”等环节,是实现集成电路产业安全可控的关键
所在。“一横”即“政产学研链”,主要包括“政策制定部门、相关科
研院所、设计生产企业”等机构,这些机构是实现集成电路产业进展壮
大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在“产业链”上,我们过于偏向于市
场化运作,过于追求短期的质量和效益,“造不如租、租不如买”思
想根深蒂固,对自主品牌、自主创新扶持不够。在“政产学研链”上,
我们在政策制定、产业规划、资金安排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方案经济颜
色,在市场导向、绩效导向方面做得不够,各主体、各环节脱节现象突
出,企业作用发挥不充分。今后,对产业链要适当加大行政管理、行政
扶持力度,在产业布局方面充分体现国家意志,在资金投入方面充分体
现国家责任,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充分发挥国家力气,发挥好新型举国
体制和全国一盘棋制度优势,确保在国家主导下尽快实现核心技术、核
心产品突破,打通集成电路产业链堵点、断点。对政产学研链要适当加
大市场化改革力度,在资金安排上,真正打破传统上“政府向科研院所
拨款搞研发”的路径,大力推动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制,鼓舞科
研院所和企业结盟申请研发项目,研发成果考核的主要依据就是能否实
现科研成果完全转化。此外,在成果转化上,科研院所尽量不直接介入
市场,认真做好技术攻关,充分发挥企业的生产优势、市场优势,提高
成果转化效率。
二、发挥好“国家扶持”“企业主体”两个作用体”两
综观集成电路产业进展领先的国家,无一不体现着国家意志和国
家支持,无一不体现着领军企业的深度参与。可以说,集成电路产业
是政府和企业共同作用、共同参与的结果。从发挥政府作用看,美国
的集成电路产业进展资金最初来自国防基金;从发挥企业作用看,欧
洲、韩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规划背后也有飞利浦、西门子、三星等公司
的深度介入。我们要在三个方面发挥好国家扶持作用:一是发挥好国
家在产业规划制定上的主导作用,特殊是在产业链布局上,政府有关
部门要做好统筹协调;二是发挥好国家对突破性技术攻关的资金支持作
用,涉及“0到1”的重大技术突破,具有很强的试验性、试错性特
征,要加大财政资金支持,涉及“1到100”的技术推广应用,主要
依靠市场力气,财政可削减投入;三是发挥好国家在基础平台建设方面
的主体作用,国家牵头建设权威的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重
点做好技术孵化服务、成果转化测评等工作。要发挥好企业在产业政策
制定方面的重要作用,适当借鉴欧盟接受的“政府引导协调、企业
参与编制”的集成电路产业政策制定组织模式,让更多领先的集成电路
企业深度参与产业进展规划起草制定,让企业的人才进入政策制定环节,
确保各方面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保证产业政策、产业规划符合市场进展
实际和进展预期。
三、构筑好“产业防线”“人才防线”两条防线线”两条
从集成电路产业进展国际环境看,我们面临的压力是前所未有
的,除了加快国产化步伐外,已无路可退,也无路可选。但集成电路
产业进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做好长远谋划的同时,还要加快构筑
“不能退”的防线。一是全力构筑一条完全自主可控的产业防线。精
确把握我国在晶圆材料、光刻机设备等“卡脖子”领域进呈
现状和国内市场需求,力争用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