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6—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经验.pdf

发布:2015-09-09约3.44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的,可大可小,当你选择看我写的这篇文章,或许你已经踏上了中传的复习之旅,或 许,你还在迷茫,是不是考中传,能不能考上,考什么专业,这个专业好不好……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充斥在 我们的脑海里,我们除了和背不完的书竞争,和N多的考生竞争,还要和自己设置的有的没的现在的未来 的无数未知的问题竞争。复试结束已经数日,回首过往时,一路的艰辛都显得微不足道了,因为你经历了, 那些繁琐的问题都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得到了印证。我想把我的一些好的体会告诉师弟师妹们,毕竟,一 年前的今天,我在迷茫的时候,也是新祥旭的学长学姐帮助了我。真的是由衷的感激。 一、为什么选择中传? 我是个三跨考生,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选择中传更多的是出于兴趣,因为喜欢新闻传播方向, 所以没有犹豫很多,中国传媒。 二、我的准备过程。 我的专业课开始的比较早,也是因为跨专业的原因。全程以时间轴划分,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课本整 体感知、资料搜集整理、背诵背诵背诵、知识结构串联。当然在复习的过程中,这些过程不会被区分的非 常明显,可能你在看课本的时候恰巧看到网上的资料,或者在背诵的时候也恰巧归纳出几个好的知识结构 体系。 (一)我是这样安排的 七月看课本,这个时候看完一遍没有什么太多的印象,知识更是记不住。 八月结合课本和前辈们的资料进行总结,这个时候课本就要细看,带着问题去整理。因为有一些现成 的资料,所以总结起来也不怎么困难。 九月到十一月就开始背诵了,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大致归纳出哪些是重难点,哪些只要基本的理 解意思。 十二月的时候就开始做真题,对着考纲写重点,把一些可能会出的题目总结成一个一个问题,自我检 测,最后就是结合时事预测考题,比如什么什么报刊创刊多少周年的时候就需要多注意。 每个人的学习节奏不一样,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切身情况来合理安排复习计划。 (二)其中我用到的参考书主要有: 新闻与传播基础:雷跃捷:《新闻理论》、《媒介批评》、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哈艳秋:《 国新闻事业史》、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梁一高:《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刘明华:《新闻写作 教程》、谭云明:《新闻编辑》、王振业:《新闻评论写作教程》; 新闻与传播综合:胡正荣:《传播学总论》、郭庆光:《传播学基础》、邵培仁:《媒介管理学》; 吴廷俊:《科技发展与传播革命》、黄珊:《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 这些书不用每一本都非常细致的看,基础方面,《新闻理论》和《新闻理论教程》我是相互补充的进 行整理的,针对某一问题可能很多老师的书里给的解释不一样,我们最好能选取多个角度进行多条阐述; 新闻史方面,中国新闻史相对外国新闻史更重要,也更琐碎,新闻史这一块,我建议在记忆的时候多结合 当时的时势背景,那个时候新闻的特征和新闻事业的发展都是和时势紧密结合的;新闻业务是比较考察综 合能力的,总共涉及到四本书,都背完根本不可能,我们还是应该多读些好的新闻期刊,学习写新闻和评 析新闻的技巧,然后多了解关于新闻传播类的讯息,总结一些热点名词解释的作答思路。 综合方面,我觉得书本更多的是教给我们一些理论,我们还要在了解这些理论的基础上,学会结合案 例分析,一些案例中涉及到哪些传播学理论,在复习的后半部分,就要试着找热点,对热点进行传播学热 点分析,我看过《新闻传播学考研重点热点难点50题透析》里面关于这方面还是不错的。 三、关于复试 / 中传的复试分为英语、专业笔试、面试三个方面,个别专业还有加试,不过加试很简单,就是会组织 大家看一个纪录片,大家评析一下。 (一)英语口语没有自我介绍,分为两部分:听力和口语。 听力是一段材料,长度和难度都集中在新概念二,三之间,老师会对你的材料进行提问,问题有关于 主旨的,有关于细节的。口语就是老师会和你进行口语交流,两个问题,一个关于生活,一个关于专业类 的,并不难,只要开口就有分数。 (二)专业笔试 专业笔试是分方向进行的,进入复试之后,不同的方向都要笔试,考试内容和本方向相关,大家可以 根据研招网上要求的书目进行复习,因为每个专业不一样所以复习内容也不同,复试的笔试还是和初试一 样有条理的答就好了,而且题目少了,相对简单了。 (三)专业面试 专业面试应该是最能决定你复试成败的关键了,我当时的情况是,你先会在一个大教室里候考,被叫 到之后去一个小教室门口等待,然后就进去了。简单的自我介绍,一定要简单突出重点,不然老师会不耐 烦。介绍完之后老师们会针对感兴趣的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