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框架及核心思想.pptx
;一、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的一门学科。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供给和收入分配。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中心思想是,自由
交换往往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配
置被认为是帕累托有效的。
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
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
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
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通过上图可清楚看出: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
1、单个消费者和厂商的经济活动都表现为:追求自身利益
最大化;
2、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都实现了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
3、每种产品都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并以最低的价格出售;
4、消费者获得最大满足,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生产要素提
供者获得相应报酬。
;
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一般均衡理论证明: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所有单个市场同时均衡的状态是可
以存在的。
福利经济学: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出发点,论述了一般均
衡理论状态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如此,实现了有
效率的资源配置的。
微观经济政策分析: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与完全竞争经济的最
优状态是有偏离的,需微光经济政策加以矫正,以克服“市场
失灵”,使现实的经济能以最优的状态或接近最优状态的效率
来运行。;微观经济学是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来说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的。市场机制又可称为价格机制,基本的要素是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运用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就可以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并进一步理解在所有的个体经济单位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一个经济社会如何在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实现经济资源的配置。
;三、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论证市场经济能够实现有
效率的资源配置。
用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一书中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该原理表明:当个体自私地追求个人利益时,他像被一
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实现公众的最佳福利。
;20世纪中期,冯?诺伊曼、肯尼思?阿罗、赫尔威茨和德布
鲁运用拓扑学和集合论等数学工具,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
严格证明了“看不见的手”原理。
按照经济学者李非的说法,这一证明的重大意义在于:
1、市场经济是按照自身规律独立运行的系统;
2、应全面肯定厂商追逐私利的自由行为,因为它是实
现经济效率的充分条件;
3、在价值观、立法及政策的基本指导思想上,应绝对相
信并尊重市场的调节力量。
;市场是通过价格这只无形的手来调节经济生活中的资源配置。
1、当一种商品需求大于供给,会引起该商品价格上升,而商
品价格上涨会激励许多厂商会进入该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同时资本、劳动、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也就在该产品的生产
领域得到相应增加,资源得到重新配;
2、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其产生的效果则是相反的。
;【例】
以网易老总丁磊从事养猪业为例,猪肉价格上涨(当然还有其
他因素,为便于分析,这里只考虑这一种因素)驱使他进入该行业
进行生产经营,以谋求高利润回报。如果猪肉价格上涨的够变态的
话,不仅IT业,其他行业的CEO估计也会被这只无形的手拉到农场
养猪,这时大量的劳动力,资本和技术都会投入到养猪业,从而促
使该行业的发展。
这就是两百多年前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里面提出“无形
的手”的市场经济机制原理,即不需要政府行的政命令,通过市场
自身调节,就能使资源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得到优化配置。如案例中
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通过价格机制自发地向养猪业流动,其过程
并未受到中央政府的行政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