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数字型激波报靶及训练系统简介.doc

发布:2016-11-21约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数字型激波报靶及训练系统 简 介 2012年11月 目 录 第一章 产品研发背景 1 第二章 相关技术与产品简介 2 2.1 金属体双/多层通断技术产品 2 2.2 激光遮断式技术产品 3 2.3 图像识别技术产品 3 2.4 箱体式激波声学靶技术产品 4 2.5 几种技术产品的比较 4 第三章 产品优势 7 第四章 系统简介 9 4.1 工作原理 9 4.2 系统组成 10 4.3 主要功能 16 4.4 主要技术指标 17 产品研发背景 轻武器实弹射击训练是军队、警察等组织基础的训练项目。实弹射击训练的质量对战斗力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如何通过先进的实弹射击训练系统提升训练质量一直是我国军队、警察系统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目前最主要的报靶方式还是传统人工报靶,但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该方式安全隐患高、报靶效率低。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人们普遍希望通过电子技术来完成自动报靶的功能,以提高安全性和效率。 基于激波技术的自动报靶系统具有其他技术无可比拟的优点,但核心算法复杂,信号捕获和处理要求较高,国内研制本系统一直未能取得突破进入实用阶段的原因。但以国外研发自动报靶系统的历史轨迹来看,基于激波技术的自动报靶技术无疑是值得探索的正确的实现途径,同时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相关技术与产品简介 在基于激波技术的自动报靶系统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我国诸多科研机构和企业陆续研制了金属体双/多层通断技术、激光遮断式技术、图像识别技术以及箱体式激波声学靶技术为基础的系统与产品,但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只能实现区域性概率报靶、对光线的要求敏感而只能适用于室内靶场、靶体易被洞穿而失效等。下面简单介绍此类技术与产品。 金属体双/多层通断技术产品 金属体双/多层通断技术是国内自动报靶产品中最早使用的技术。如上左图所示,它是利用子弹穿越隔断的双/多层导电金属体时,瞬间连通金属体导电以判断子弹穿过特定区域。 该技术的优点是原理清晰简单、易于加工,但缺点也十分明显,主要有: A: 只能实现区域概略报靶,无法精确定位:如上右图所示,它只能定位于某一环的部分区域,无法精确定位弹着点,虽然可以完成报靶的基本功能要求,但无法提供更精确的信息,无法满足射击者修正、提高的要求; B: 无法解决“洞穿”现象报靶: 对射击高手而言,可以很快的在特定位置(如10环区域)实现“洞穿”,即形成一个洞孔,后续子弹从弹孔穿过,显然,此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检测到; C: 耗材频繁更换、成本高、客户总体拥有成本高。 激光遮断式技术产品 激光遮断式技术是利用两列激光发射器和接收器形成激光阵列,子弹通过激光阵列时阻断激光接收从而进行定位。 激光遮断式技术的优点是可以实现精度报靶而不再是区域概略报靶,但也存在几个缺点: A:只能使用在室内靶场,应用限制大。 B: 枪弹对光电物理装置的损害: 由于靶体周围以金属框形式安装了激光发射器和接收器,在实弹射击过程中,边框被子弹击中不可避免; C: 无法应用于运动靶等: 由于体积大、安装复杂,该技术不能应用于运动靶。 图像识别技术产品 图像识别技术又称机器视觉技术,就是利用摄像机将靶纸图像采集,通过对射击前后的图像进行比对而判断弹着点位置。 图像识别是近年来开始逐渐兴起的技术,由于技术并不十分成熟,错误率一直不能降低到实际要求的程度,除此之外,不能在较强光线下使用、自然风使图像不能稳定获得等原因至少在目前技术情况下难以看到完全解决的可能。 箱体式激波声学靶技术产品 箱体式激波声学靶产品实际上是在无法达到类似于国外激波自动报靶系统技术性能下采取的一种“次级”解决方案。箱体式激波声学靶是将激波传感器装置于平行于靶纸的一个金属框内,这种处理方法大大降低了算法的难度,但使得: A: 无子弹速度修正,精度低; B: 由于存在较大尺寸的金属边框,实弹击中边框后可能会形成跳弹,增加了不安全因素,并可能造成对靶机的损害; C: 产品过于笨重,一般只用在固定靶场。 几种技术产品的比较     金属体双/多层通断技术 激光遮断式技术 图像识别技术 箱体式激波声学靶技术 我们的激波报靶产品 基本功能 报靶精确定位 只能实现区域概略报靶 √ √ √ √ “洞穿现象”解决 无法解决 √ 无法判别 √ √ 校枪功能 无法提供精确定位 √ √ √ √ 子弹重叠检测 无法检测 √ 无法判别 √ √ 误判率 低 低 偏高 偏高 低于0.1% 易使用性 √ 需频繁校准 √ 需频繁校准 √ 靶体适应性 固定靶 √ √ √ √ √ 运动靶 √ × √ × √ 起倒靶 √ √ √ × √ 旋转靶 √ √ √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