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MRI各系统检查技术临床应用医学影像技术教研室课件.ppt

发布:2025-03-04约2.5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线圈:(1)颈椎与颈髓:颈椎线圈或包绕式体部表面线圈。(2)胸椎与胸髓:胸椎线圈或包绕式体部表面线圈(3)腰椎与腰髓:腰椎线圈或包绕式体部表面线圈。2、体位:(1)颈椎与颈髓:仰卧,头先进,身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将线圈置于颈后,头不可过仰,尽量使颈部与线圈贴紧。线圈中心对准甲状软骨,固定头、颈部,并嘱病人检查过程不咳嗽、吞咽。矢状位定位光标对准病人鼻尖与胸骨静脉切迹连线,轴位光标对甲状软骨水平,锁定位置,进床至磁体中心。二.脊柱MRI检查技术2、体位:(2)胸椎与胸髓:将腰椎线圈置于床面上,病人仰卧,身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头先进,双手上举或置于身体两侧,双腿平放。线圈上端应超过肩部,包C7。矢状位光标应对准身体中线,轴位光标应与T4椎体水平锁定后,进床至磁体中心。若使用表面线圈,应使表面线圈长轴中心贴紧胸椎棘突,线圈上包C7,必要时分段检查。(3)腰椎与腰髓:体位同胸椎,线圈的中部对髂嵴,矢状位定位光标对身体中线,轴位定位光标对线圈中心部位。若使用表面线圈与胸椎同,线圈下缘对骶尾关节。二.脊柱MRI检查技术3、扫描:(1)扫描方位:颈、胸、腰椎及脊髓检查时常规扫描方位均为矢状位、轴位,必要时加扫冠位,以便观察椎体、椎间孔、神经根及脊髓病变等。(2)扫描定位像:均可先选冠状位SE序列T1WI作为扫描定位像,在该定位像上确定与脊髓平行的矢状扫描层面;再以所获矢位像作为定位像,确定与椎间隙平行的轴位扫描层面。应根据具体FOV确定相位编码方向。(3)成像序列:常规选用SE、FSE、GRE序列,IR或快速IR序列也较常用。脊髓检查还可采用MR脊髓造影。可选用预饱和、外周门控、流动补偿、去相位包裹等功能。二.脊柱MRI检查技术脊柱脊髓正常MR表现1脊椎序列2生理曲度3椎体信号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二.脊柱MRI检查技术二.脊柱MRI检查技术脊柱脊髓正常MR表现4椎间盘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5脊髓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二.脊柱MRI检查技术椎体转移瘤--矢状面T1WI和T2WI二.脊柱MRI检查技术颈段脊髓内星形细胞瘤

脊膜瘤MRI表现2.脊柱MRI检查技术GCTofC-7posteriorelements16ymale骨巨细胞瘤三.胸部MRI检查技术1、线圈:体线圈或选用包绕式体部表面线圈(检查胸部)、包绕式心脏表面线圈(检查心脏大血管)以及相控阵线圈。2、体位:首先使病人坐在检查床上,放置心电电极。注意电极不应放置在肋骨上或肩胛骨上,否则心电信号将减弱。病人取仰卧位,身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头先进,双上肢置与身体两侧,双手交叉于腹前。呼吸补偿感压器应放在呼吸幅度最大部位。注意感压器导线和心电导线均不可接触到磁体。矢状位定位光标应正对病人身体中线,轴位定位光标应正对剑突水平,锁定位置。三.胸部MRI检查技术2、体位:呼吸门控和心电门控波形显示良好后,进床至磁体中心,再次检查两种门控波形显示良好后开始扫描。胸部检查如使用包绕式表面线圈时,线圈应置于病人背后,线圈横轴与病人背部中线垂直,中心对准胸骨中点,线圈两端向胸前包裹。心脏大血管检查如使用包绕式心脏表线圈时,线圈横轴中心应正对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处,然后两端分别包绕胸部并用束带固定于又侧胸壁。三.胸部MRI检查技术3、扫描:(1)常规扫描方位:肺与纵隔检查常规使用轴位、冠状位,根据需要加矢状位及斜位。心脏大血管检查除轴、冠、矢状位外,还应获取。心脏长轴位、短轴位,其它还有瓣膜功能位及功能分析位等。三.胸部MRI检查技术(2)扫描定位像:可先取冠状位SE序列T1WI作为定位像,确定轴位扫描层面;再以轴位图像作为定位像,确定其它方位(包括心脏长、短轴)扫描层面。冠状层面以左右方向、轴位和矢状位层面均以前后方向作为相位编码方向。(3)成像序列:常规选用SE、GRE序列等,可选流动补偿、预饱和等功能。心脏大血管检查可应用MRA技术,心脏检查还可选用MRI电影方式,进行心功能分析。心肌灌注成像技术可定量检测心肌血供。三.胸部MRI检查技术三.胸部MRI检查技术先天性心脏病: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法乐氏四联症、单心室、大动脉转位、永存动脉干、肺静脉畸形引流等。

后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瓣膜疾病(目前不及超声)、心脏肿瘤等。

大血管疾病:主动脉缩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