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重砂数据库工作指南(2002年8月修订)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
自然重砂数据库建设
工作指南
2001-06-01发布 2001-06-01试用 2002-08-01修订
中国地质调查局 发布
前 言
自50年代全国开展1:20万区域重砂测量工作以来,到90年代已基本结束,其中部分省(区)进行了两轮重砂测量,大部分省(区)已完成了1:50万区域重砂成果总结,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重砂原始资料,圈定了相当数量有价值的重砂异常,为地质找矿、基础研究提供了大量有用信息。建立自然重砂数据库,旨在为全国区域自然重砂资料的科学管理、开发利用、信息共享及综合研究提供数据源;将重砂信息资源纳入地理信息系统,以更好地为矿产预测、资源与环境评价服务。
为使自然重砂数据库建设项目在统一规范的框架内正常有序的开展,确保该项工作的完成,特制定了本工作指南。
本工作指南详细规定了自然重砂数据文件格式,基本数据项,给出了每个数据项的定义和填写说明;确定了图形及属性数据采集的技术要求;制定了工作流程及质量要求。
特别感谢李晨阳、李裕伟、姜作勤等同志在工作指南起草和执行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
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并归口。
本工作指南主要起草人:杨东来 李景朝 史辉 尹琦 李树羽 王之峰 高章红
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信息资料处负责解释。
目 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4
1.1主题内容 4
1.2适用范围 4
2 引用标准 4
3 术语定义 4
4 规则 5
4.1文件命名规则 5
4.2 数据项名及代码 5
4.3 统一编号规则 5
5 重砂图层分类 6
6 基础数据分类 6
6.1 图幅基本信息数据文件 6
6.2 样品基本信息数据文件 8
6.3 样品鉴定结果数据文件 9
6.4 重砂鉴定结果不定量值的表示方法和量化值的数据文件………………………………………12
6.5 水系属性文件 12
7 基础数据实体关系 13
8 数据库建设要求 13
8.1 基础数据采集 13
8.2 图形数据采集 13
8.3 点位属性确定 13
8.4 空间数据库建立 13
8.5 工作流程 14
9 文件交换格式 14
9.1基础数据格式 14
9.2 图形数据格式 14
10 质量保证 14
10.1 保证体系 14
10.2 质量要求 14
附件1 ACCESS格式数据说明
附件2 工作日志及质量检查表
附件3 部分省(区)矿物单颗粒重量
附件4 关于安徽省自然重砂数据库建设所遇问题的说明
自然重砂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指南规定了自然重砂数据文件格式4个,基本数据项41个,给出了每个数据项的定义和填写说明;确定了图形及属性数据采集的技术要求;制定了工作流程及质量要求。
1.2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1:50000、1:200000自然重砂数据库建设。其它比例尺自然重砂数据库建设工作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
GB958-89 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
GB/T 13923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代码
GB9649-88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GB/T 2801-81 全数字式日期表示法
GB/T 13989-9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DZ/T 0001-9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版)
3 术语定义
图元 图面上表示空间信息特征的基本单位,分为点、弧段、多边形三种类型。
图层 由一类图元组成的空间数据集合,以及用于描述这些图元特征的属性数据构成一个图层。
数据项 属性数据中不可再分的最小单元。
数据类型 定义数据项所表现的数据属性。本指南中字符型用Cn表示,其中 n表示字符个数;数值型用 Nn.m表示,其中n表示数据总的字节数,m表示小数部分的位数。
属性表 描述图元实体基本属性的数据集合。
4.规则
4.1 文件命名规则
自然重砂数据库以图幅为基本单位进行管理,其文件命名按下述规定执行。
4.1.1 图层文件命名
Z X △△△ X
图层分类代码(图幅基本信息图层为B、取样点位图层为D、水系图层为S)。
图幅名前三位汉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
图幅比例尺(C-1∶250000;R-1∶200000;E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