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种城市化路径比较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国三种城市化路径比较分析
作者:佚名 时间:2011-03-04 浏览:769
【摘要】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涌现的三种路径——农民工外流型、征地吸入型、乡村工业化型。农民工外流型特点是农民积极主动的进入城市的生活秩序,农民职业、收入和观念的先行,而身份和居住的滞后。但存在农民工的边沿化和农村的空巢化等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城乡差距的拉大。征地吸入型,其特点是城市的扩大和农村被动地被纳入城市化的过程。重要问题是失地农民对城市文明的习得和社会保障。乡村工业化型,特点是以工业化为内驱带动乡村转型,一种非依附性城镇化路径。
【关键词】城市化 农民工 征地 工业化
一、关于城市化
城市化的学术研究伴随着城市化的历史过程不断推动。如何来懂得城市化概念,不同的学科都从自己的研究
视角做出了答复。人口学关注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的比重变更;地理学则强调城市在地区空间上的扩大;经济学则认为城市化应当是农业经济向非农经济的转化过程。美国社会学家路易斯·沃斯认为,城市化意味着从农村生活方法向城市生活方法发展、质变的全部过程。前苏联学者斯捷潘年科的观点是一方面要从生产的发展,即从城市化所体现的生产运动的集中过程、来往密切的过程来懂得城市化;另一方面从生产关系的发展,即从城市化所体现的特别的社会关系来懂得城市化。我们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城市化,认为城市化的过程从情势上看是城市规模的扩大过程,这种规模扩大包含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两个方面,这一过程还伴随着城市文明和工业文明迅速向周围的扩大渗透。从本质上来看,城市化是作为城市文明的一种新的生活方法产生、集聚和扩散的过程。
从城市化的的概念出发,我们将城市化的特点归纳为:一是城市化既是一个成果,也是一个过程,因此,城市化的研究既要重视成果,也要关注过程;二是城市作为人口凑集点,其产生、扩大的过程都将被视为城市化;三是城市的面积扩大与人口的增长是城市化的重要表现,城市文明的扩散和对农村地区的影响也将被视为城市化的重要过程;四是城镇作为小城市模型,城镇化也被认为是城市化的一种特别情势。据此,我们将对我国三种城市化路径即农民工外流型、征地吸入型以及乡村工业化型进行比较研究。
二、我国三种城市化路径比较
目前,学术界关于我国城市化道路、路径或模式的研究非常多,在城市化道路方面也向来就有小城镇论与大城市论之争。小城镇论者认为,中国应当走小城镇发展之路,实现农民职业、身份的转换,这种发展道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让农民离土不离乡,通过保持原有的地缘关系,降低城市化的成本;而大城市论则认为小城镇道路疏忽了大城市发展的规模效益。当然,也有比较折中的观点则主意中等城市论或多元论的城市化方针。事实上,中国的城市化已经浮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因此,和这些研究不同的是,我们的研究并不去争辩中国目前应当选择怎样的城市化道路,而只是对已经浮现出的三种城市化路径进行比较研究,从中分析各自的适应性特点。
1、选择根据
我国三种城市化的路径分辨是农民工外流型、征地吸入型和乡村工业化型。从城市化的概念出发,三者都应当符合城市化的内涵和特点,是城市化的不同过程表现情势,是实现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采用的不同道路选择,因此也使城市化有了不同成果的表现。
(1)征地吸入型。征地吸入型可以说是一种最广泛的城市化的发展路径,这种发展道路不仅是中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一种广泛的情势,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应用方法。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的扩大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因此,对于周边土地的需求也成为一种必定,征地成为解决城市扩大的重要手段,城市扩大,面积和人口的增长都是城市化的表现。当然,由于各国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别,各国在城市征处所面采用的政策和措施千差万别,在情势和成果等方面的表现也大不雷同。比如著名的英国的“圈地运动”,本质上也是一种征地政策,只不过是一种掠夺式、剥削式的征处所法。因此在性质上与我国采用的征地政策有着本质的差别。
(2)农民工外流型。农民工进城务工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走出的一条具有中国特点的发展之路。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2万人。其中本乡镇以外就业的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4041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62.3%;本乡镇以内的本地农民工数量为8501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37.7%。农民工进城务工似乎与城市化没有关系,我们之所以认为农民工进城务工也是城市化的一条路径是基于以下几点:一是农民工进城,有一部分就留在了城市,并成为市民,随着国家相干政策的完善,进城的农民工及其子女将逐渐享受市民待遇,特别是农民工子女将成长为城市的新市民。二是城市化不仅是人口和面积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城市文明的影响和扩散。农民工进城务工,不断地受到城市的制度、规矩、习惯等各方面的影响,农民越来越多的习惯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