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精品】课件---高频电子线路张肃文第四版Chapter1_绪论.ppt

发布:2017-08-27约3.36千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copyrights yaoping §1.1 无线电通信发展简史 §1.2.3 无线电信号的产生与发射 无线电发射机 §1.2.4 无线电信号的接收 最简单的接收机原理框图 超外差式接收机方框图 脉冲信号的分解 脉冲信号的频谱 一般数字信号的频谱图 可见,数字信号的频谱是不连续的。 振幅 f * 高频电子线路 主讲人:姚 屏 pyao@hnust.edu.cn 信息楼四楼402室 课程内容及要求: 介绍信息和传输处理的基本电路,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 要求掌握高频发射机、接收机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电路设计。 介绍并分析了回路、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以及调制、解调等。 Chapter 1 绪论 Chapter 1 绪论 §1.2 无线电信号的传输原理 §1.3 本课程特点 §1.1 无线电发展简史 Chapter 1 绪论 原始手段 有线通信 无线通信 烽火、旗语 电报 (1837 Morse) 电话 (1876 Bell) 电磁波的存在 Maxwell 理论 Hertz 实践 三个里程碑:① Lee de forest 发明电子三极管 ② W. Shockley 发明晶体三极管 ③ 集成电路、数字电路的出现 返回 §1.2.1 传输信号的基本方法 §1.2.2 通信系统简介 §1.2.3 无线电信号的产生与发射 §1.2.4 无线电信号的接收 §1.2.5 信号及其频谱 §1.2 无线电信号传输原理 §1.2.1 传输信号的基本方法 Bell 有线电话 Morse 有线电报 Hertz 在实践上证明电磁场的存在 Maxwell 在理论上发现电磁场理论 3 电通信 (无线通信,有线通信) 2 光通信 (远距离通信,迅速准确) 1 语言和文字 (最原始、最基本的传输手段) 4 无线电 §1.2.2 通信系统简介 信号源 发送设备 传输信道 收信装置 接收设备 通信系统原理框图 在实际的通信电子线路中传输的是各种电信号。为此,需要将各种形式的信息转变成电信号。 信号源 常见的信号源有: 话筒 摄像机 各种传感器件 发送设备两大主要任务: 调制:将基带信号转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特性的频带信号; 放大:是指对调制信号和已调信号的电压和功率放大、滤波等处理过程,以保证送入信道足够大的已调信号功率。 发送设备 信号从发送到接收中间所经过传输信道,如:电缆、光缆、无线电波等。 不同的传输信道有不同的传输特性,根据传输媒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 有线通信:双线对电缆、同轴电缆、光缆 无线通信:自由空间、水 传输信道 (传输媒质) 双绞线: 适用于短距离(小于100m)、 1Mb/s数据率的通信环境。 同轴电缆:适用于距离在几百米、带宽小 于10MHz、码流率小于20Mbps 的通信环境。 光纤电缆:特点:衰减小(小于1db/km)、 工作频率高、信息容量大 有线通信信道 无线通信的传输媒质是自由空间和水。电磁波从发射天线辐射出去之后,经过自由空间到达接收天线。 根据传播途径可分为两大类: 地波、天波。 无线通信信道 什么是电离层? 地面波:沿地面传播的无线电波。 适用于长波和超长波。 空间波:在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间直线传 播的无线电波, 发射天线和接收 天线较高,接收点的电磁波由直 接波和地面反射波合成。 适用于超短波。 无线通信信道 地波 经过地面100km至500km的电离层反射传送到接收点的电磁波。适用于短波。 天波: 利用对流层对电波的散射进行通讯,它适用于超短波以及微波波段的通信,通信距离很远。 散射通信 波段名称 波长范围 频率范围 频段名称 超长波 10,000—100,000m 30—3kHz 甚低频 VLF 长 波 1,000—10,000m 300—30kHz 低频 LF 中 波 200—1,000m 1500—300kHz 中频 MF 中短波 50—200m 6,000—1,500kHz 中高频 IF 短 波 10—50m 30—6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