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说课稿大全.doc
离子反响说课稿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的离子反响.
本节课我把两个课时揉和在一起,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然后以实验为根底,引导学生观察,然后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的能力,从而归纳离子反响的实质.
下面,我就从五方面谈谈我对这一内容的一些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离子反响》属于高一课本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讲离子反响,离子反响发生的条件及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响的本质。既稳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下来有关溶液中反响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根底,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根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达标100%。
本课时的教学目的:
知识方面:1、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学会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能力方面:1、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使用比照,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
思想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化规律。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之所以这样确定教学目的,一方面是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想在学法上给学生以指导,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二、教法方面
本课依教材特点,采用螺旋式开展,循序渐进,探究式、问题讨论式教学。具体解决重、难点的方法如下:
1、“由旧引新,以旧带新”的方法:学生新知识的获得,必须由浅入深,由远及近,由到未知,循序渐进。如果学生对新知识课缺乏必要的知识根底,就难以理解新知识。由于上节课已学习了离子反响以及发生条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培养目标。我将这局部知识的学习采用探究式教学,由实验复习旧知识,引出新概念,由表及里地揭示反响的实质,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并通过关键词的点拔,稳固了定义的外延和内涵。
2、正确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那么: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改”是教学中的难点。可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书中给离子方程式下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响离子的符合来表示离子反响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从而得出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响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响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
3.课堂上要有方案地留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练习:在此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强酸、强碱、可溶性的盐要写离子形式,再由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来稳固知识提高能力。把一堂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一堂以实验为主的新课。既强化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三、学法方面
〔1〕在本节教学中我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使学生根底知识应该扎扎实实稳固。在学习过程培养了分析,比照,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这节课我尽可能用实验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3〕通过授课过程中一系列发散性的设问,使学生明确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好理论重在要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将知识真正灵活地融入脑海之中。
四、教学程序
1.谈谈离子反响的导入:首先创设问题:
①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哪些物质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呢?
②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
③它们电离过程可用什么式子表示?
然后引出电解质,离子反响的本质.在对溶液中反响本质的深入了解,学生在此环节还非常薄弱。故做以下两组实验:
a.盐酸,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响b.盐酸,硝酸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响
提问:〔1〕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或产生同一种气体?
〔2〕是离子反响?
〔3〕是什么离子参加反响?
结论:Ag++Cl-=AgCl↓CO32-+2H+=H2O+CO2↑
教师指出上述两条就是离子方程式。引出离子方程式的定义,指出定义中的关键字“用实际参加反响离子的符号”。并且引导学生得出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某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响,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响。这样导入课使学生对定义有本质理解。把学生引入主动学习的情景之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2.谈谈离子方程式书写原那么: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改”是教学中的难点。书中给离子方程式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响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响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而书写第二步指出“把易溶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