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变形测量数据处理系统(Ver)说明书.doc

发布:2017-03-28约1.41万字共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形变观测数据处理系统 (Just v4.1版) 使 用 说 明 书 南京星星图地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11年11月18日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 3 - 第二章 系统安装、简介与基本设置 - 5 - 2.1 系统基本概况 - 5 - 2.2 安装与调试方式 - 5 - 2.3 系统的功能简介 - 7 - 2.4 工程夹的建立 - 8 - 2.5 位移和沉降限差设置 - 8 - 2.6 文件的创建与保存等 - 9 - 第三章 沉降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 11 - 3.1 初始页面设置 - 11 - 3.2 测量数据录入 - 13 - 3.3 分次计算沉降量 - 14 - 3.4 单点处理 - 15 - 3.5 多点处理 - 18 - 3.6 沉降分析 - 21 - 3.7 撰写沉降报告和编制沉降成果表 - 24 - 3-7-1 撰写沉降报告 - 24 - 3-7-2 编制观测成果表 - 26 - 3.8 观测点坐标录入 - 27 - 3.9 绘位置平面图 - 28 - 3.10 沉降量展开图绘制 - 29 - 3.11 绘沉降等值线图 - 32 - 3.12 沉降速率等值线 - 33 - 3.13 等值线注记 - 34 - 第四章 位移数据处理 - 36 - 4.1 表格向导 - 36 - 4.2 彩条设置 - 37 - 4.3 位移计算 - 38 - 4.4 位移图绘制 - 38 - 第五章 数据检核 - 40 - 5.1 线性回归检核 - 40 - 5.2 奇异值检核 - 40 - 5.3 小波变换与分离 - 40 - 第六章 附加功能 - 41 - 6.1 对齐格式设置 - 41 - 6.2 排序 - 42 - 6.3 字体、网格线设置 - 42 - 6.4 工作簿编辑 - 44 - 6.5 单元格编辑 - 45 - 第一章 绪论 随着现代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建(构)筑物的变形测量(具体分为沉降监测和位移测量)越来越引起各个管理部门的重视。在管理上,我国于1998年由建设部颁布了建(构)筑变形测量规程;在理论上,国内外也有大量的论文、论著进行建(构)筑沉降观测研究。 《JUST v4.1版 变形观测处理系统》,是在AutoCAD2008的平台上二次开发,同时结合Excel2003基础样式,以C#2008为开发语言,数据存贮方式采用方便易用的Excel格式文件(*.xls)。本系统软件的构建理念是:基于现代计算机应用技术,总结现有建(构)筑变形观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按照国家规程,系统化、规范化地进行建(构)筑沉降分析和位移检测,并提供相关的图表和分析报告。 1、日常的土木工程建设中,一般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任务包括: (1)测定建(构)筑物地基的沉降量、不均匀沉降(沉降差)及沉降速率; (2)计算周期沉降量、周期沉降速率、地基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和构件倾斜等。 2、沉降观测结束后,一般应提交如下成果: ? (1)沉降观测成果表; ? (2)沉降点位分布图; ? (3)各周期沉降展开图; ? (4)沉降量--时间曲线图; ? (5)沉降速率--时间曲线; ? (6)沉降差--时间曲线图; ? (7)建(构)筑物等沉降曲线图; ? (8)建(构)筑物等沉降速率曲线图; ? (9)工程区域等沉降曲线图; ? (10)工程区域等沉降速率曲线图; ? (11)沉降过程的回归分析; ? (12)预测和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3、一般建(构)筑物的位移观测任务包括: ? (1)测定地基基坑周边建(构)筑物的位移量、不同方向的变形差(位移紊乱)。 (2)计算基坑深度与位移的关系值、位移的周期变化值、位移速率等。 4、位移观测结束后,应提交的成果如下: 位移观测数据统计表; 位移计算表; 位移/时间变化图; 位移矢量变化图; 位移分析报告。 在建(构)筑沉降观测中,本软件将测量仪器的观测数据,通过电子传输或者键盘手工键入的方式,输入本系统的电子表格中;接着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自动计算各种沉降和位移值;同时生成多种变形观测成果表;绘制复杂的曲线图;且用户能动态查询沉降和位移数据,有利于系统化、规范化开展建(构)筑物变形的分析工作;特别是本系统提供的变形过程回归分析及预测功能,为变形过程的稳定性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及时发现严重建筑物(构筑物)变形的原因,改正导致变形的不良因素。 第二章 系统安装、简介与基本设置 2.1 系统基本概况 本系统采用EXCEL的超强手簿纪录和方便计算等功能,测量数据表格依照传统的国标方式和习惯记簿方法(表格法)。 系统界面是office2003的风格,具体见下图(图2-1-1)。 图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