焓到底是什么.docx
By陈亚玲老师
焓到底是什么?
高中初见化学热力学的第一个门槛就是焓H。对于没有任何热学基础的学生来说,焓抽象而神秘,在上课做题中反复出现,反复使用,可是很多学生学了三年,考上大学,甚至大学毕业了还没很疑惑:焓到底是什么呢?先看看高中教材是怎么说的:
人教版(选修4P2):
“焓(H)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即焓变(△H)决定。”
看门见山,先把焓与学生熟悉的内能挂钩,马上笔锋一转,避开焓本身,只谈焓变,而且马上同吸热放热联系起来。
鲁科版觉得这样不过瘾(反应原理(选修)P5):
“正如质量是物质所具有的固有性质一样,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也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一个物理量来描述。科学家们定义了一个称为“焓”的物理量,符号为H,用它的变化来描述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说了半天也没说明白,就给读者留下点模糊的印象:焓与物质能量有关系。
的确,焓是描述物质能量的物理量,此处的能量不包括物质整体的动能和势能,特指系
统内在的能量。与之非常相似的是内能U,指分子间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动能这一部分指的就是无规则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所以这部分动能是与温度直接相关的。势能这一部分若狭义地讲,则只包含分子间作用力所对应的能量;若广义地讲,则还包含原子间作用力,即化学键中所包含的能量,也就是所谓的“化学能”。焓H与内能U有明确的数学关系:
H=U+P×V
先看一个假想实验:
用一个体积为V的绝热的玻璃罩罩住了部分空气,把这部分空气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玻璃罩以外的就是环境,环境压强保持不变,恒等于P,显然罩内空气的压强也是P。
By陈亚玲老师
P
P
用玻璃罩罩住部分空气
A:
A:罩内的气体分子不停地做着无规则运动,具有动能,气体分子间有作用力,具有势
B:重现A系统B:创造分子,一个个放入罩内能,这两部分和在一起是系统的内能U。
B:重现A系统
B:创造分子,一个个放入罩内
P
B:真空玻璃罩
真正是什么都没有。但.....
真正是什么都没有。但
.....
让它们重新有了动能和有只神奇的手,能创造(不是搬运)个个气体分子,把它们放进罩内,
让它们重新有了动能和
..
势能,重现和
势能,重现和A一模一样的系统状态,这时这只手消耗的能量就等于这部分空气具有的内能U。
C:重现A系统C
C:重现A系统
C:没有玻璃罩占据位置
C:创造分子,一个个放在原位
C:再对B情景做一些改动,现在没有玻璃罩,那么也没有玻璃罩隔离出来的真空的空间。还是那只神奇的手,能创造气体分子一个个放到原来的位置,每放一个,体积就增大一
By陈亚玲老师
点,就要克服环境的压强P做功。如此重现和A一模一样的系统状态。这只手消耗的能量
比情景B多了一部分:为系统创造空间而克服外界压强所做的功P×V。这只手消耗的总能
..
量就等于A系统的焓H。
现在我们知道了,焓可以理解为两部分能量之和:创造系统本身所需的能量即U+在恒
压的环境中为系统创造空间位置所消耗的能量P×V。
以上只是个假想实验,在现实中是不能实现的,不存在没有温度的真空,也不存在什么
神奇的手。那物理学家们是不是吃饱了撑着,在U之外凭空捏造一个H的东西?
这要从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就是能量守恒定律谈起。能量传递分为两类:热量Q和功W。任何系统的能量变化都源自热量的吸收(释放)与环境对系统(系统对环境)做功,用数学
的语言是这样描述的:
?U=Q+W
焦耳通过实验测定,一般物质温度升高ΔT与吸收热量Q呈正比,于是将Q/ΔT称为物体在此过程中的热容量(简称热容),用C表示C=Q/ΔT。对于气体来说,恒容条件和恒压条件下的热容量是不同的。恒容条件下系统与外界只有热量交换,而不做功,易于处理;但恒容条件一般不易实现,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多是恒压条件。两者均很重要,因此不妨定义两
种热容,于是就在C下加个下标予以区分,就有了CV和CP。
对于气体,在恒容条件下,W=0(因为体积不变,又没有其他形式的做功),吸收的热
量Q将全部用于增加内能,所以
?U=Q
其中Q=CV×?T,所以
?U这时候内能U才名正言顺的来到人间
=CV×?T
。
CP是什么呢?在恒压P条件下,气体吸收热量Q,温度升高,压强变大,必然体积膨胀
(设为?V),对外做功P×?V,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有?U=Q?P×?V
其中Q=CP×?T,和恒压热容CP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