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开题报告:生成式人工智能“跨科三问”赋能教师跨学科教学设计的研究.docx
教育科学规划2025年度重点课题申报书、课题设计论证
求知探理明教育,创新铸魂兴未来。
生成式人工智能“跨科三问”赋能教师跨学科教学设计的研究
一、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生成式人工智能“跨科三问”赋能教师跨学科教学设计的研究
课题来源:教育部
课题类型:教育科研
课题负责人:张华(教授)
主要成员:李明(副教授)、王强(讲师)、赵丽(讲师)
课题申报时间:2022年12月
预计完成时间:2024年12月
二、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前沿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和生成能力,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然而,当前教师在跨学科教学设计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跨学科知识的整合、教学资源的获取、教学策略的选择等。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师跨学科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质量。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智能辅助教学、个性化学习等方面。在跨学科教学设计方面,已有一些研究探讨了人工智能在跨学科知识整合、教学资源推荐等方面的应用,但整体研究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提升。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相对较为成熟,主要集中在智能教学系统、智能评估等方面。在跨学科教学设计方面,国外研究已开始关注人工智能在跨学科知识构建、教学策略优化等方面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发展趋势
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将朝着智能化、个性化和协同化方向发展。智能化方面,人工智能将更加深入地融入教学设计过程,实现教学资源的智能推荐、教学策略的智能优化等;个性化方面,人工智能将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指导;协同化方面,人工智能将与其他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共同推动教育创新和发展。
四、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1)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师跨学科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2)构建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跨学科教学设计模型;
(3)验证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跨学科教学设计模型的有效性。
研究内容
(1)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跨学科知识整合中的应用研究;
(2)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跨学科教学资源推荐中的应用研究;
(3)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跨学科教学策略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4)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跨学科教学设计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五、课题研究方法与路径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跨学科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跨学科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其中的应用策略和效果;
(3)实验研究法:设计实验,验证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跨学科教学设计模型的有效性;
(4)访谈法:通过与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跨学科教学设计中的需求和期望。
研究路径
(1)第一阶段: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跨学科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2)第二阶段:实验设计与实施,构建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跨学科教学设计模型;
(3)第三阶段:实验验证与数据分析,验证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跨学科教学设计模型的有效性;
(4)第四阶段:总结与成果推广,撰写研究报告,推广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形式
预期成果
(1)形成一套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跨学科教学设计模型;
(2)撰写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3)开发一套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跨学科教学设计软件;
(4)培养一批具有跨学科教学设计能力的教师。
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详细阐述研究过程、结果和结论;
(2)学术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展示研究成果;
(3)教学设计软件: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使用;
(4)教师培训课程:培养教师跨学科教学设计能力。
七、课题研究的进度安排与人员分工
进度安排
(1)2022年12月-2023年3月: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
(2)2023年4月-2023年6月:实验设计与实施;
(3)2023年7月-2023年9月:实验验证与数据分析;
(4)2023年10月-2023年12月:总结与成果推广。
人员分工
(1)课题负责人:张华(教授):负责课题整体规划、研究方向的确定、研究报告的撰写等;
(2)李明(副教授):负责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实验设计与实施等;
(3)王强(讲师):负责实验验证与数据分析、教学设计软件的开发等;
(4)赵丽(讲师):负责教师培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等。
八、课题研究的经费预算与设备需求
经费预算
(1)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5万元;
(2)实验设计与实施:10万元;
(3)实验验证与数据分析:5万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