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ppt
4、两栖类自发瘤:以蛙的实验性肿瘤最常用。如豹蛙肾肿瘤(发生率约2.7%)5、鸟类的自发性肿瘤也比较常见,特别是鸡肿瘤最常见,发身率约10%~20%,且多属恶性,以肌原性肉瘤和白血病为多。如发生上皮源性肿瘤,则几乎均为鳞状上皮瘤。第30页,讲稿共5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四、免疫缺陷动物1、T淋巴细胞缺陷动物模型:该模型胸腺缺陷、细胞免疫功能丧失。表现为无毛、裸体,用“nu”表示裸基因符号。代表动物主要有裸小鼠、裸大鼠。2、B淋巴细胞缺陷动物模型:该模型代表动物为XID小鼠,特点是B淋巴细胞功能减退,为X-链隐性突变系,基因符号为“Xid”。纯合型雌鼠(Xid/Xid)和杂合型雄鼠(Xid/Y)对Ⅱ型抗原(非胸腺依赖性抗原)如葡聚糖、肺炎球菌脂多糖以及双链DNA等没有反应。3、NK细胞缺陷动物模型:Beige(bg)小鼠为NK细胞活性缺陷的突变系小鼠,bg是隐性突变基因,位于13号染色体上。其内源性NK细胞功能缺乏,是由于细胞溶解作用的识别过程受损伤所致。第31页,讲稿共5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4、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1)SCID小鼠:SCID小鼠的所有T和B淋巴细胞功能测试均为阴性,对外源性抗原无细胞免疫及抗体反应,体内缺乏携带前B细胞、B细胞和T细胞表面标志的细胞。但是,其非淋巴性造血细胞分化不受突变基因的影响,巨噬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红细胞等呈正常状态。自然杀伤(NK)细胞及淋巴因子激活(LAK)细胞也呈正常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少数SCID小鼠可出现极小程度的免疫功能恢复,此即为SCID小鼠的渗漏现象。(2)Motheaten小鼠:Motheaten小鼠突变基因(me)位于第6对染色体上,出生后2h内即可出现皮肤脓肿,有严重联合免疫缺陷,表现为对胸腺依赖和不依赖抗原均无反应。对T、B细胞分裂素的增殖反应严重受损,细胞毒和NK细胞活性减低。第32页,讲稿共5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5.T、B、NK细胞功能三联免疫缺陷小鼠:国外将分布于3种小鼠的3个隐性突变基因即NK细胞缺陷的beige基因、T细胞缺陷的nu基因以及B细胞缺陷的xid基因经过杂交、筛选并导入,育成了T、B、NK细胞三联免疫缺陷的beige-nude-xid小鼠(BNX小鼠)。第33页,讲稿共5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五、自发性小鼠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模型现国内常用的自发性小鼠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有NZB/W(杂交1代)小鼠、BXSB小鼠及MRL/lpr小鼠三个品系。1、NZB/W小鼠是由黑色的NZB小鼠与白色NZW小鼠杂交产生的杂交1代鼠,NZB/W小鼠雌性发生SLE样表现较早,半数病死率月龄为8个月,雄性发病晚,为15个月。2、BXSB小鼠是由米黄色雄性SB/Le小鼠与黑色雌性C57BL/6J小鼠杂交而来,因为Y染色体上有加重自身免疫的基因位点,故雄鼠发病早且重,其半数病死率为5.5个月,雌鼠发病晚,半数病死率为20个月。3、MRL/lpr小鼠的遗传背景较复杂,其基因组成75%来源于LG小鼠,13%来源于AKP小鼠,12%来源于C3H小鼠,0.3%来源于C57BL/6小鼠,lpr为淋巴细胞增殖(1ymphoidproliferation)基因的缩写,本品系小鼠无论雌雄,均发病较早,半数病死率为4.5个月。这些自发性小鼠SLE模型不足之处在于SlE发病均较晚,周期长,不容易控制实验过程第34页,讲稿共5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三节医学实验中常用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一、心血管系统疾病动物模型二、消化系统疾动物模型性三、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四、泌尿系统疾病动物模型五、内分泌疾病动物模型六、血液系统疾病动物模型七、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八、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第35页,讲稿共5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一、心血管系统疾病动物模型1、心肌炎动物模型: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的小鼠心肌炎模型2、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所致的急性心肌梗塞模型3、高血压动物模型(1)结扎肾动脉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2)应激性高血压模型4、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1)高脂高胆固醇饲料致兔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2)高脂+内皮损伤致小型猪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第36页,讲稿共5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消化系统疾动物模型性1、急性胃溃疡动物模型2、脂肪肝动物模型(1)高脂饲料诱发脂肪肝模型(2)乙醇性肝病动物模型3、肝纤维化动物模型(1)四氯化碳诱发肝纤维化动物模型(2)硫代乙酰胺(TAA)诱发肝纤维化模型4、肝硬化动物模型第37页,讲稿共5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