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氢核磁共振谱.ppt

发布:2023-09-10约2.35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页,共三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原子核的自旋 质子是自旋的。有自旋量子数+1/2和-1/2 两个自旋态,在外磁场 H0 作用下,两个自旋态能量不再相等,两种自旋态的能量差△E随着外磁场强度增加而变大。 第二页,共三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第三页,共三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2. 核磁共振的条件 质子受到电磁波(无线电波)幅射,只要电磁波的频率能满足两个相邻自旋态能级间的能量差△E,质子就由低自旋态跃迁到高自旋态,发生核磁共振。 第四页,共三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第五页,共三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实现共振有两种方法: (1)固定外磁场强度 H0 不变,改变电磁波频率ν ,称为扫频。 (2)固定电磁波频率ν 不变,改变磁场强度 H0 ,称为扫场。 两种方式的共振仪得到的谱图相同,实验室多数采用后一种,如60 MHz,100 MHz,400 MHz就是指电磁波频率。 第六页,共三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3. 核磁共振仪的构造及操作 核磁共振仪由可变磁场,电磁波发生器,电 磁波接收器,样品管等组成,如下面图: 第七页,共三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样品放在两块大电磁铁中间,用固定的无线电波照射,在扫描线圈中通直流电,产生微小的磁场,使总的外磁场逐渐增加。当磁场达到H0时,试样的一种质子发生共振。信号经放大记录,并绘制出核磁共振谱图,如上图。 1 第八页,共三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二、1H-NMR的化学位移 由于化学环境不同,分子中的H引起核磁共振信号位 置的变化称为化学位移,用δ 表示。 屏蔽效应 分子中的H周围有电子(化学环境),电子在磁场中 运动产生与外磁场方向相反的诱导磁场,抵消了一 部分外磁场,若使H发生了核磁共振,必须增大外磁 场强度,这种现象称为电子的屏蔽作用或屏蔽效应。 第九页,共三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2. 化学位移表示方法 用四甲基硅烷[(CH3)4Si,TMS]做参考物, 其化学位移δ 为零,样品中某一种H的化学 位移δ 由下式计算。 第十页,共三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例:在60MHz的仪器上,测得氯仿与TMS 间吸收频率差为437Hz,用δ 表示氢的化 学位移为: TMS的δ = 0,一般有机化合物中H的化学位移出现在其左边,低磁场强度一边。屏蔽效应越小,离TMS的δ 值越远,规定δ取正值。 第十一页,共三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常见的各种 H 的化学位移值如下表: a 以TMS为标准,分子中其他基团可能使信号在表中列的区域以外出现。b 与氧和氮相连的质子的化学位移与温度和溶液浓度有关,与分子缔合情况有关。 第十二页,共三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3. 分子结构对化学位移的影响 影响化学位移的主要结构因素有:相连元素 的电负性,相连的重键,氢健等。 (1) 相连元素的电负性影响(这种影响又称诱导 效应影响) 与H原子相连的C上连的原子或基团的电负性 越大,H的化学位移值越大。 第十三页,共三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如: (2) 相连重键的影响 第十四页,共三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第十五页,共三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3) 氢键的影响 氢键是起去屏蔽作用,形成氢键的H的化 学位移比没有形成氢键的H的化学位移 大,出现在低场。 例如, 醇分子中OH基上的H形成氢键时, δ=3.5~5.5 酸分子中OH基上的H形成氢键时, δ=10~13 第十六页,共三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4)其他因素影响: 范德华效应,温度,溶剂都要影响化学位移。 第十七页,共三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三、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 磁等性质子和磁不等性质子 磁等性质子:在有机分子中,化学环境相同的一组 质子称为磁等性质子。例如:四甲基硅烷、苯、环 戊烷、甲烷、丙酮中的质子都是磁等性质子。 磁等性质子的化学位移相等。 磁不等性质子:在有机分子中,化学环境不相同的 质子称为磁不等性质子。例如:氯乙烷分子中甲基 上的氢与亚甲基上的氢是不等性质子。2-氯丙烯中双 键上的两个质子也是磁不等性质子。 磁不等性质子的化学位移值不相等。 第十八页,共三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2. 积分曲线与质子的数目 第十九页,共三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在核磁共振谱图上,有一条从低场向高场 的阶梯式曲线,称为积分曲线。   积分曲线每个阶梯的高度与其相应的一组 吸收峰的面积成比例,而峰面积与该组磁等性 质子的数目成比例。因此积分曲线高度比等于 相应磁等性质子的数目比。积分曲线的总高度 与分子中质子总数目成比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