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辣椒栽培技术操作规程.docx

发布:2024-11-21约2.1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

辣椒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辣椒生产的基地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技术、采收及采后处理。本标准适用于薛城区果蔬种植业协会管辖范围内各会员单位辣椒的种植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6715.3瓜菜作物种子茄果类

GB/T19165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结构与性能要求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525有机肥料

NY5010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3生产基地条件

选择符合NY5010无公害食品产地要求,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地下水质及空气质量良好的地块进行生产。

4品种选择与茬口安排

4.1品种选择

选耐寒、耐弱光、结果节位低、结果能力强、抗病虫害、抗逆力强、果实色泽好,辣味较浓、芳香、干物质含量高的品种,种子应符合GB16715.3中二级以上要求。

4.2茬口安排

冬季大棚栽培,与非茄科作物实行两年以上轮作。

5、播种前的准备

5.1育苗

5.1.1播种期

目前主要为春季和秋季,春季大棚栽培的,要求在10月上旬育苗;用于春季小棚及露地栽培的,11月上旬育苗;用于秋季栽培的,7月下旬育苗,用种量每亩25g。

5.1.2苗床设置

苗床宽1.2m左右,长度任意。用于春季栽培的,采用大棚套小棚;用于秋季栽培的,采用遮阳网覆盖。

5.1.3苗床消毒

播种前10天做苗床,土面整细整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土壤消毒,用量每平方米8-10g。种子先用清水浸4~5h,再用石灰水浸种1h后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

5.1.4育苗方法

播种时适量浇水,要求10cm土层保持湿润。然后均匀撒上种子,每平方米苗床10g左右,播种后覆盖营养土厚约1cm,再盖湿稻草,然后盖一层地膜。如果播种时气温低于15℃,可用电热线加温催芽。5.2苗床温度管理

30%左右的秧苗破土时,揭去地膜和稻草。采用电加温者,有50%秧苗顶土时,则停止加温。播种后至出苗前要注意温度管理,以提高温度为主,一般以白天25~30℃,晚上20℃为宜。出苗后应适当

3

降温,以25℃左右,晚上16℃左右为宜。育苗期间应注意水分的管理,棚内湿度太大,应利用中午时间进行通风,一来降低棚内湿度,二来提高棚内的氧气浓度。只有在缺水时,才轻喷一次。

6整地与定植

6.1整地

定植前应翻耕棚土,施用基肥,施入优质腐熟厩肥15000kg/亩,深翻25~30cm。6.2开沟

按照畦宽55cm-60cm标准进行开沟,沟深15cm-20cm。

6.3大棚消毒

整地后,为了减轻栽培过程病虫害的危害,于定植前进行大棚消毒。具体的做法是:按每m3空间用硫磺5g和锯屑10g,混均点燃。封闭一昼夜后,打开棚门,进行通风,再关闭棚门,提高棚温,以待定植。

6.4定植

采用大棚、小棚加地膜,于2月中旬定植;大棚套小棚的3月上旬定植;小棚3月底4月初定植;露地栽培4月上中旬定植;秋季的8月上旬定植。每畦植单行,株距25cm,亩栽4000株左右。

7田间管理

7.1温度管理:

秋延迟辣椒定植后,控制好温度,掌握好通风,防止高温高湿死苗,缓苗后3-5天浇苗水。

7.2肥水管理

门椒坐住后,开始浇水。

8病虫害防治

8.1主要病虫害

辣椒主要病虫害有:炭疸病、疫病、蚜虫、红蜘蛛。

8.2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药物防治为辅”的防治原则。选用符合GB4285、GB/T8321要求的生物农药及化学农药防治辣椒炭疽病、疫病和蚜虫、红蜘蛛。

8.3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控制温湿度,平衡施肥,培育适龄壮苗;实行轮作;结合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叶、病株,防病传播。

8.4物理防治

棚的放风口设立防虫网,防止害虫潜入,或在棚内放置黄板诱虫杀虫,每亩可悬挂10-20个黄板。

8.5药剂防治

8.5.1炭疽病

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防治,用量为1600g/hm2。

8.5.2疫病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治,用量为1600g/hm2。

8.5.3蚜虫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蚜虫,用量为有效成分150g/hm2~225g/hm2;

8.5.4红蜘蛛

用73%克螨特乳油3000倍液,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