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学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docx

发布:2025-01-01约1.1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学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和意义

创先争优活动是培养青少年学生的优良品德,提高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增强学生的文化素质,加强班级和校园的凝聚力,推进小学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实施创先争优活动,有利于贯彻落实新时期教育方针,发挥学校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造绿色校园、和谐校园、阳光校园。

二、活动主题和内容

主题:发扬优良品德,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内容:

1、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坚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关心他人、服务他人、奉献他人,充分发挥学生的示范作用和社会责任感;

3、参加竞赛、活动等比赛,在实践中学习、锻炼,树立自信、勇气、毅力和竞争意识;

4、注重养成好习惯,强化生命教育,培养自尊、自信、自立和自强的意识和能力;

5、加强班级、学校文化建设,增强学校凝聚力,建设和谐、和睦、和美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实施方法和措施

1、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活动目的、主题、内容、要求、评价方式等,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2、开展宣传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充分了解创先争优活动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学生投身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积极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公益活动,通过服务行动导致学生的情感激荡、思想留下深刻的印记。

4、利用阳光课堂、社团课等开展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增强对新时代的理解和认同。

5、举行模拟比赛、竞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用更好的表现展示自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评价标准和方法

为使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更具实际效果,需切实开展评价工作。评价及时、科学、公正、透明,主要依据以下标准:

1、思想道德品质:体现学生路德教育成果,学生是否有爱情、互助友爱、心系祖国等优良品质。

2、科学文化素质:体现学生学习成果和文化能力,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知识积累能力,以及创新、创意等方面是否有所体现。

3、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体现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成果,以及学生是否有良好的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

4、班级和学校责任感:体现学生对班级和学校的凝聚力,以及学生是否有班级和学校的责任感。

评价方式:

采用个人自评、班级集体评、学校评审、互相评议等多种形式开展评价。

五、支持保障

为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保障,还需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提高师资水平、完善课程管理、加强课外活动与调配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同时,学校还需配备适当的媒介设备和宣传资料和奖励措施,激励学生投入活动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