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不同基质配比对冀北山区主要造林树种容器苗生长影响.doc

发布:2017-05-26约1.79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不同基质配比对冀北山区主要造林树种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摘要:容器苗的基质配比是影响容器苗生长和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冀北山区的华北落叶松、油松、樟子松、云杉的不同育苗基质配比研究,得出了最佳基质配比,为不同树种的容器苗育苗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基质配比;容器苗;生长 容器苗造林技术的产生,对提高造林成活率,特别是对干旱瘠薄的石质山地、沙化荒山等常规造林方式难以成活的立地条件下造林提供了技术保障。影响容器苗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基质的配比问题。由于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因此,研究适应不同树种生长的容器苗基质配比成为推广容器苗的首要解决问题。冀北山区立地条件较差,生态较为脆弱,可用于的造林树种较少,主要为华北落叶松、油松、樟子松和云杉等针叶树种。为进一步提造林容器苗的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针对冀北山区的主要造林树种的基质配比进行了研究,确定出不同树种的最佳基质配比,为容器苗的推广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河北省围场县境内的木兰林管局龙头山种苗场的试验基地。围场县属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冬季低温寒冷,日温差和年温差大,无霜期短。干旱少雨,年降水量382~560mm,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林木速生期降水量占全年的85%,具有全年雨热同季的特点。年蒸发量1500mm,5月蒸发量最大 2材料与方法 2.1容器基质的选择 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选择基质,保证基质来源广、成本低、保湿、通气、透水、重量轻,不带病原菌虫卵和杂草种子,取材不破坏环境。将轻基质配方改为草炭土、松针土、食用菌废渣、珍珠岩为基质材料,根据不同需要在制作过程中添加缓释肥 2.2容器的制作 采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工厂,化育苗研究中心研制的轻基质网袋制作机,将筛分过的基质用轻基质网袋机灌装,制作成轻基质肠,直径为5cm。在育苗前,用O.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透消毒后,用钢锯条切割成18cm的容器段,摆放于温室棚内的育苗筛内 2.3基质配比处理 试验设5种不同处理,其体积比分别为:A草炭土:腐熟菌棒:松针土:珍珠岩=2.5:2.5:2.5:2.5。B草炭土:腐熟菌棒:松针土:珍珠岩=3:2.5:2.5:2。C草炭土:腐熟菌棒:松针土:珍珠岩=3:3:2.5:1.5。D草炭土:腐熟菌棒:松针土:珍珠岩=4:3:2:1。E草炭土:腐熟菌棒:松针土:珍珠岩=5:3:1:1。上述基质加缓施肥1.5kg/m3 2.4容器育苗 3月下旬,选择均匀饱满、无病虫和机械损伤的种子,经发芽率试验合格后,进行催芽处理,待1,3的种子裂嘴时,在容器内播种育苗。待秋季,容器苗停止生长后的11月,调查1年生苗的生长情况,每个树种随机取30株,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通过表1可以看出,不同的基质配比对容器苗的生长有较大影响。对于华北落叶松,E基质配比无论是苗高生长,还是地径生长较其它基质配比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苗高较A基质配比提高了41%,地径生长提高了56.%,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对于油松容器苗,5种基质配比的差异也较显著,基中D的基质配比生长表现最好,D的基质配比与生长较差的A配方相比,苗高提高了24.4%,地径提高了46.2%。对于樟子松,C基质配比表现最好,与表现较差的D基质配方相比,苗高提高了19.1%,地径提高了28%。对于云杉,表现最好的是B基质配方,与表现最差的D基质配方相比,苗高提高了31.3%,地径提高了50% 4结论 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养分的需求也不同,因此,不同基质配比的容器苗生长表现差异较大。通过开展系列的研究与数据分析,找出了冀北山区主要造林树种的容器苗基质配比。适宜华北落叶松的培育基质为E型基质,配比为草炭土:腐熟菌棒:松针土:珍珠岩=5:3:1:1;适宜油松的培育基质为D型基质,配比为草炭土:腐熟菌棒:松针土:珍珠岩=4:3:2:1;适宜樟子松的培育基质为c型基质,配比为草炭土:腐熟菌棒:松针土:珍珠岩=3:3:2.5:1.5;适宜云杉的培育基质为B型基质,配比为草炭土:腐熟菌棒:松针土:珍珠岩=3:2.5:2.5:2 责任编辑 舒丹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