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简支箱梁移动模架法施工技术.ppt

发布:2016-12-02约字共5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一、移动模架介绍 1、概述 2、移动模架主要结构形式 3、移动模架主要组成部件及其技术特点 二、移动模架采购、设计、复核及审批程序 三、移动模架法现浇梁施工 1、施工步骤及工艺 2、移动模架组装、预压及要点 3、桥梁线形控制与预拱度的设置 4、脱模条件及技术要点 5、移动模架过孔条件及相关要求 6、移动模架安装、拆除程序及技术要点 7、预应力张拉要点 8、混凝土浇筑要点 四、移动模架经济技术条件比较 五、案例分析 1 、概述 移动模架施工工艺是当今较为先进的桥梁施工工艺之一,与传统的制、运、架等施工技术不同,它是集模板、支撑、移动过孔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施工技术。 移动模架,制梁技术于上世纪50年代起源于西欧,1958年在国外修建桥梁时首先创用;上世纪70年代传入日本、美国。现已推广于全世界,成为最主要的造梁方法之一。 在我国,该技术引进时间较晚,大约于1998年才成功研制了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模架,最早是在公路系统中推广应用,然后在铁路大桥,尤其是在近年来的高铁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我局在新建南广铁路桥梁施工中曾先后使用移动模架多(8)台。 2 移动模架主要结构行式 移动模架也叫移动支架,是一种利用两根钢箱梁,支撑模板可自行移动的,非标大型临时施工设施。 目前这种设备还没有列入国家产品名录,也没有国家标准,仅在部颁规范中对移动模架的施工作了部分要求。 根据主梁对,模板系统的支撑方式,移动模架可分为以下两种: 1)主箱梁在模板系统的上方,并借助墩、台顶帽移位的称为上承(行)式移动模架; 2)主箱梁在模板系统的下方,并借助基础承台或墩身移位的称为下承(行)式移动模架。如图2-1(郑州大方厂生产)、图2-2所示(武汉通联、山东淄博等) 1)立柱:其主要功能是对整机起到支撑作用,其高度由若干节0.5、1、2、5米标准节和调整节组成,其支撑顶面左右两侧标高差严格控制在±10mm之内,否则会有重大安全隐患(案例图-4) 2)墩旁托架:支承牛腿。是由矩形截面梁组拼成的三角形空间结构,与桥墩通过φ32的高强度精轧螺纹钢筋对拉而成。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4)主箱梁:为对称的两组钢箱梁。 (MZ32/900)断面尺寸为1.6mx2.8m。主箱梁全长为38米,分为五节,中间节长为8米,其余节为7.5米;节间通过节点板、高强螺栓连接。主箱梁腹板开有孔口,孔口处,内外设计有两个支承托,以便安装梳形梁。 3.2 上承(行)式移动模架的主要部件 12)液压系统: 按其功能要求分为四个独立液压站,每个液压站包括:油箱、液压泵、电机等。 13)电气系统: 按其功能主要由前、后、左、右4个台车控制箱组成;电气系统采用380V,三相五线制交流供电。 1)主梁系统:由并列的2组纵梁+连接系、挑梁组成。主要承受吊挂、外模板系统等设备重量和钢筋、混凝土等材料重量。每组纵梁由3节承重钢箱梁+3节导梁组成,全长69.9m,相邻两组纵梁中心距为6米。钢箱梁、导梁接头采用螺栓节点板连结。 二、移动模架采购、设计、复核及审批程序 移动模架具有非标性,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不同的工况下,模架的受力结构将会有很大的影响。 2.1设计:使用单位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设计应做到施工操作方便、灵活,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满足钢结构设计及桥梁设计相关要求,委托单位应组织相关专家(技术人员)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论证,在确认设计方案满足施工需求后,方可投入工厂加工制造。 2.2制造:使用(设计)单位必须委托具有相应加工制造资质的单位进行加工制造,制造使用的原材料及材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加工质量应满足相关验标规定,所有受力件应进行探伤检测; 加工制造完毕,须经检验符合相关要求后才能出厂;出厂应有使用及维护说明书、出厂合格证、材质试验报告及探伤检测记录等。 设计、使用单位宜派员监造。 1、施工步骤 1)施工准备;2)墩旁托架和临时支架安装;3)移动模架拼装就位与调试;4)底模、外模安装;5)预压、预拱度设置;6)支座安装、模板调整;7)底板、腹板钢筋绑扎与预应力管道安装;8)内模安装;9)顶板钢筋绑扎与预留、预埋物件安装;10)端模安装;11)梁体砼浇筑与养护;12)端模、内模拆除;13)预应力筋安装与初张拉;14)模架整体下落;15)开模;16)纵移过孔; 17)合模;18)预应力终张拉;19)孔道压浆;20)封端。 2、移动模架组装、预压及其要点 移动模架,到施工现场后,在设计(制造)人员的指导下,按设计使用说明进行现场组装调试,组装调试完毕经设计、制造单位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使用单位再模拟施工荷载进行预压以检查其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并检测出移动模架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用以指导施工。 2.1移动模架组装 2.1.1上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