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几种主要病虫害发病特征及高效防治措施与实践性案例分析.docx
杨树几种主要病虫害发病特征及高效防治措施与实践性案例分析
摘要:杨树是我国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其生长快、适应性强、用途广泛,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杨树病虫害问题比较严重,已经成为危害杨树生长的主要因素,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对杨树的主要病虫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灰斑病是危害杨树最为普遍的病害;根结线虫病是对杨树危害最严重的虫害;红蜘蛛、卷叶虫等害虫也严重威胁着杨树的健康成长。通过对这些病害、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进行分析,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今后杨树的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
杨树是我国特有的重要速生性树种之一,我国南北地区都有栽培,其分布范围广泛,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0%。目前,杨树已经广泛应用于城镇绿化、农田林网建设、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它不但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而且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是,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杨树病虫害日趋严重,给杨树的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加强对杨树病虫害的防治,提高杨树的生长质量,对促进林木生产、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杨树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1.1树种单一
杨树在我国的种植面积较大,属于重要的树种之一。因为杨树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而且生长速度比较快,因此我国不断扩大杨树种植面积[1]。但是如果选择单一的树种,或者在种植过程中没有采取合适的管理措施,将会提高杨树病虫害的发生率,引发严重的损失。
1.2不重视防治工作
杨树具有较长的生长周期,因此降低了杨树种植的回报率,因此一些相关部门不够重视杨树病虫害防治工作,再加上缺乏专业技术,而且一些病虫害在发展初期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不利于及时发现并落实防治措施,因此病虫害会快速蔓延,当相关部门发现的时候甚至已经错过了最佳的防治时间。
1.3经营管理不到位
在防治杨树病虫害的过程中,因为一些地区没有积极建设检疫和测报技术设施,同时没有配置各种先进的设备和专业检疫人员,不利于及时发现杨树病虫害的发生,或者防治措施不合理,对于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起不到控制作用。
2杨树主要病虫害和防治措施
2.1杨树烂皮病
2.1.1病害特征
这种病害的影响因素包括当地条件、冻害和灼伤等,主要是在成年杨树树干和枝干分叉部位发病,发病初期,受害部位会产生褐色的水渍状病斑,对该部位按压会出现褐色的水。病害逐渐严重,树木的皮层将会出现腐烂问题,呈现出龟裂等问题,出现明显的褐色病斑,同时病斑的范围会不断扩大[2],最终杨树会出现皮层腐烂和枯死问题。在潮湿环境中很容易大面积出现此种病害,而且菌丝体越冬。
这种病害的发病原因如下:第一,长期的干燥天气对林木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造成了杨树腐烂病的暴发。病害的轻重与植株生长状况密切相关,生长势弱的林木对病害的抗性降低,导致病害的发生概率增加。第二,由于春天温度较高,降水较少,所以地下水埋深较浅的田块供水能力下降,林木脱水程度较大,且皮内水分含量降低,病害的发生概率增大。第三,由于其面积大,树种单一,这为病虫害的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第四,苗木在育苗地中的生长时间较长,未适时进行轮作换茬,病菌在苗木中的累积较多,这使得感染概率增加。
2.1.2综合防治
在杨树休眠时期,工作人员可以在树干下部均匀地涂抹涂白剂,可以对冻害的发生发挥出预防作用。在早春时期,工作人员可以均匀地喷洒石硫合剂,可以对该病的发生发挥出预防作用。在发病初期,工作人员需要刮除患病的树皮,直至露出木质部,随后再涂抹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等,均可发挥出防治作用[3]。此外需要做好出圃检疫工作,集中销毁病苗。在造林阶段,选择的树种要具备很强的抗病能力,同时需要提高管理力度。
2.2杨树溃疡病
2.2.1病害特征
杨树溃疡病主要发生于杨树的粗枝和小枝部位,病菌入侵之后,将会产生水泡斑,水泡中包含透明状的液体。幼树染病之后病斑并不明显,呈现出红褐色,质地较为柔软,水泡液体流出后遇到空气会发生氧化反应,呈现出褐色。在低洼区域或者排水较差的区域,这类病害的发生率更高。树种也关系到杨树溃疡病的发生率,树龄为3~6年的幼树更容易染病。
2.2.2综合防治技术
第一,要选择具备较强抗病能力的树种,根据当地的气象、土壤情况,选用适宜于当地种植的优良树种。第二,可以在初春时期或当林木不再成长之后,喷洒石硫合剂。第三,在发生病害时,可用多菌灵100倍液或托布津1000倍液,用刀片将染病部分刮去,再涂1~2遍,即可达到良好的控制作用。第四,要做好杨树种植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做好整形修剪,适时清除枯死的枝叶,提高苗木的抗病性。
2.3杨树叶锈病
2.3.1病害特点
杨树叶锈菌是危害杨树幼苗和叶片的一种病害,对林木生长有直接的危害,苗期受害后生长缓慢,树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