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2011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秘密★启用前
2011年重庆一中高2011级高三下期第一次月考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 2011.3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1至6页,第二部分(非选择题)7至10页,共10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像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本部分共35题,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城市地域形态是在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回答1~2题。
1.关于重庆城市地域形态的好处,叙述正确的有
①可以减小城市中心的人口和交通压力 ②可以节省城市建设费用
③能方便地扩大城市绿化面积 ④能节省城市管理费用
⑤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 ⑥有利于城市功能分区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⑥ D.②④⑤⑥
2.右图中,体现发达国家集中式大城市中心人口日变化特点的
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平原地区某城市工农业布局及交通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若图中abcd均是有空气污染的工厂且这种布局是合理的,则此城最有可能在
A.马达加斯加岛 B.新西兰南岛 C.朝鲜半岛 D.中南半岛
4.图中①~④产业布局不合理的是
A.①机械制造工业 B.②大型纺织工业
C.③花卉、蔬菜种植业 D.④粮食种植业
下图为亚欧大陆气温年较差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单位:摄氏度),读图回答5~7题。
5.关于图示地区气温年较差变化规律及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从沿海向内陆年较差越来越大.大陆东侧气温年较差的变化梯度大于西侧.从甲到乙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大,其原因是地形以平原为主.从甲到乙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其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6.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出现在甲处附近的原因是
A.地处内陆高原山地,受海洋影响小B.地表缺少植被
C.地处高纬度,昼夜的变化幅度小D.
7.关于乙丙两地的正确判断是A.乙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林带B.乙处附近气候有利于粮食作物生长C.丙处? D.丙处为温带海洋气候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回答10~11题。
10.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丙、乙、甲 D.丁、乙、丙、甲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 B.乙地一定属于发展中国家
C.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 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
12.“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民犷而好斗,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理藩院 B.中书省 C.宣政院 D.行中书省
13.康熙年间大力推行鼓励垦荒的措施,至乾隆时已经是“地无不耕之土,水无不网之波,山无不采之木石,而终不足以供人之用。”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 B.人口剧增导致人地矛盾
C.垦荒活动得到了政府许可 D.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14.当《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反对,认为“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心矣,边境自此多事矣。”他反对签约的出发点是
A.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维护中国国际形象
C.担忧阶级矛盾激化 D.仇视一切外洋事物
15.1904年(光绪三十年),美国排华暴行引发中国反美运动,据《时报》称,上海各织布厂原本“连年亏折”,而在光绪三十一年“生意之佳,为往年所未有,实因各处相戒不用美货,是以本布销场,顿形畅旺”。对这段史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①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②外国经济侵略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③抵制洋货运动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④清末新政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A.①② B.②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