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写法及技巧.docx
PAGE
1-
文献综述写法及技巧
一、文献综述写法概述
文献综述作为一种学术写作形式,旨在对某一研究领域的现有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其核心目的是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深入研究,总结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撰写文献综述时,首先需要对研究主题进行明确界定,确保综述的针对性和深度。其次,要广泛搜集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包括书籍、期刊文章、会议论文等,通过筛选和评估,选取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文献进行综述。最后,对所选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提炼出关键观点、研究方法和结论,形成一篇结构严谨、逻辑清晰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的撰写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文献检索,通过数据库、图书馆资源等渠道,搜集与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在这一阶段,研究者需要掌握一定的检索技巧,如关键词的选择、检索策略的制定等,以提高检索效率和准确性。其次是文献筛选,对搜集到的文献进行初步筛选,剔除与主题无关或质量不高的文献。接着是文献阅读和分析,深入研读筛选出的文献,提炼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比较。最后是文献综述的撰写,根据分析结果,撰写出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的文献综述。
在撰写文献综述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文献综述的时效性,尽量选用最新的研究成果,以保证综述的时效性和前沿性;二是文献综述的全面性,既要涵盖研究领域的主要观点和理论,也要涉及不同学者和学派的观点,以展现研究领域的全貌;三是文献综述的客观性,对文献的评价要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四是文献综述的逻辑性,确保综述的结构清晰、逻辑严密,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撰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献综述。
二、文献综述的结构与内容
(1)文献综述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引言部分应简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明确文献综述的主题和研究范围。主体部分是文献综述的核心,需要详细阐述所选文献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结论以及不同学者之间的观点差异和争议。这一部分应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内容,如按照时间顺序、主题分类或研究方法等。结论部分则是对整个文献综述的总结和提炼,强调研究领域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2)在主体部分,首先需要对所选文献进行分类和归纳。这包括对文献的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和研究结果进行梳理和总结。通过对文献的归纳,可以揭示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冷点问题,以及不同学者之间的观点差异。此外,还应对文献中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其优缺点和适用性。这一步骤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研究领域的现状,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3)文献综述的内容还应包括对研究方法的评价和批判性分析。这涉及到对文献中采用的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可靠性和适用性进行评估。同时,需要关注文献中是否存在研究偏差、样本选择偏误等问题。通过对研究方法的评价,可以揭示研究领域的局限性,为后续研究提供改进方向。此外,文献综述还应关注文献中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分析其对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影响,以及为政策制定者、实践工作者提供的参考价值。通过对内容的深入分析和批判性思考,可以使文献综述更具深度和广度,为学术界和实践界提供有益的启示。
三、文献检索与筛选技巧
(1)在进行文献检索时,关键词的选择至关重要。以心理学领域为例,研究者可能需要检索关于“压力管理”的相关文献。为了提高检索效率,研究者会选择多个关键词进行组合,如“压力管理”、“压力应对”、“心理调适”等。据统计,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关键词进行组合的检索策略,其查全率可以达到80%以上。例如,某研究者在PubMed数据库中使用“stressmanagement”和“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进行组合检索,共获得了500篇相关文献。
(2)文献筛选是文献检索后的重要环节。筛选过程中,研究者通常会使用多种标准来评估文献的质量和相关性。以医学领域为例,研究者可能会采用以下标准进行筛选:发表年限、研究设计类型、样本量、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等。据统计,一篇高质量的医学研究文献,其发表年限通常在5年内,样本量在100人以上,且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等高质量的研究设计。例如,在一项针对高血压患者干预措施的文献筛选中,研究者从200篇文献中筛选出20篇符合上述标准的研究。
(3)文献检索与筛选过程中,还可以运用一些高级检索技巧,如布尔逻辑检索、引文检索、主题词检索等。布尔逻辑检索允许研究者使用“AND”、“OR”、“NOT”等逻辑运算符来组合关键词,提高检索的精准度。例如,在一项关于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中,研究者使用了“climatechangeANDenvironmentalimpact”的布尔逻辑检索,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