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印染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pdf
我国印染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页
2009-11-24xx
1前言
印染后整理是纺织加工过程的重要环节,是体现纺织产品经济价值和提高
纺织品和服装附加价值的重要因素。我国印染行业的发展得到政府和纺织业界
的高度重视。近几年,国家把印染行业的技术改造列人纺织行业重点支持的行
业之一,同时在技术开发和科技攻关方面也给予了相应政策支持,使我国印染
行业在质量、品种、效益等方面得到很大改善,整体竞争力有所提高。但我国
印染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进口面料金额仍占印染行
业销售收人的一半以上,尚不能满足中高档服装的要求。加入WTO,对我国印
染行业来说,挑战与机遇共存,关键是发挥比较优势,找准定位,提高核心竞
争力。
2我国印染行业现状
2.1印染行业生产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印染产业的规模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01年,达到一
定生产规模的企业950多户,从业人员
27.8万人,产量达到178亿米,位居世界前列,工业总产值614亿元,销
售收入556亿元。1997一2001年我国印染行业产品产量和工业总产值情况如
下图所示:
图1997一2001年我国印染听亏业产品产显和工业总产值
2.2印染行业结构情况
从原料结构看,我国是产棉大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印染工业,以加工
棉纺织产品为主;进人80年代以后,化纤工业快速发展,产品质量、品种不断提
高,化纤作为纺织原料所占比重不断上升。2001年,我国化纤占全部纺织原料
的比重近60%,印染加工的化纤及混纺印染产品已占总产量的50%。
从产品的最终用途来看,服用面料的比重由80%下降至70%,装饰用面料
比重上升至20一25%。
1/8
我国印染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页
我国印染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第2页
从产品技术结构看,近年虽开发了一批质量高、性能好、附加价值高的纺
织印染新产品,如弹力产品、天丝(Lyocell纤维)、牛奶丝、大豆蛋白纤维产品
等,但整个印染行业仍以中低档、大路产品居多,印染行业产品的工业增加产
值率只有21%,低于全国纺织行业24%的平均水平,新产品产值率不到4%,与
纺织行业新产品产值率相当,低于全国平均9%的水平。
从地区结构来看,印染产品的产能逐步向东部沿海地区集中,浙江、江
苏、山东、广东、福建五省的产量已占全国的80%(表1)。其中浙江省产能发展
最快,1997年该省印染布产量为34亿米,2000年发展到66亿米,20Ul年达到
81.8亿米,占全国的46%,将近半壁江山。中西部地区的印染产量则下
降。
表11997一2001年东部五省印染产量单位:
亿米
2.3印染行业进出口情况
印染产品出口稳步增长。2001年出口印染机织物64亿米,出口金额50亿
美元。其中棉机织物出口年均增长玩
5.5%,化纤织物出口增长较快,年均增长10%,印染织物进口方面,1999年为
45亿美元,2000年为49亿美元,2001年
45.7亿美元。化纤长丝织物出口竞争力提高,2001年出口同比增加
3.2亿美元,进口减少
2.4亿美元(表2)。
表22000一2001年印染织物进出口情况
3我国印染行业竟争力分析
我国是纺织品服装生产大国,印染加工在整个纺织服装生产链中具有承上
启下的作用,具有丰富的原料和巨大的消费市场。随着经济区域化、全球化和
贸易自由化趋势的加剧,世界纺织工业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发达国家逐
2/8
我国印染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第2页
我国印染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第3页
步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集中发展增长潜力大、高技
术、高附加值领域的产品。印染作为高技术含量产业,是发达国家不肯轻易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