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临床药理学总论-培训课件.ppt

发布:2017-06-09约7.46千字共6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主要作用 1.排除医师、患者精神因素在药物治疗中的干扰 2.排除治疗过程中疾病自身变化因素 3.作为阴性对照用于随机对照试验,使新药在盲法条件下得到确切评价 4. 在有阳性对照时,安慰剂对照以监控测试方法的灵敏度 1.作用较弱、慢性疾病阴性对照药 2.轻度精神忧郁症,配合暗示 3.有安慰剂效应的慢性疼痛,间歇治疗期用药 4.已证实不需用药如坚持要求用药可以给予安慰剂 一般安慰剂可用于以下场合 安慰剂使用注意事项 1.不得用于危、重、急性病人 2.以安慰剂为对照组时,受试者应得到可靠的监护 3.必须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和临床药理工作者指导试验。参加试验工作人员应接受过临床药理学培训 * * * * * * 5、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研究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并或先后序贯使用时,所引起的药物作用和效应的变化。 药物相互作用可以是药物作用的增强或减弱,作用时间延长或缩短,从而导致有益的治疗作用,或者是产生有害的不良反应。 注意:一般所谓的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药在人体内相遇而产生的不良反应。 联合用药数 (种) 不良反应发生率 (%) 2-5 4 6-10 10 11-15 28 16-20 54 联合用药种类数量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 市场药物的再评价 药物不良反应监察 承担临床药理教学与培训工作 开展临床药理服务 第3节 临床药理学的职能 1、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 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是临床药理学研究的重点. 《药品注册管理审评办法》将新药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和Ⅳ期 必须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由研制单位在已确定的药物临床研究基地中选择临床研究负责单位和承担单位 新药的临床研究必须要遵循赫尔辛基宣言原则 必须符合中国GCP的要求 最基本的要求是:安全、有效及各项数据的可靠性,并应正确地应用合适的统计方法。 2、市场药物的再评价 评价已上市的药品在社会人群中的不良反应、疗效、用药方案、稳定性及费用是否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 药物再评价的结果也是遴选国家基本药物、非处方药物等的重要依据 1 广泛使用条件下,药物 疗效和不良反应,普通 或特殊人群使用的利益 和风险关系,改进给药 剂量表。 2 已上市多年的药物:对 已发现的问题进行评价。 如药物疗效欠佳或毒性 较大等。 ( 两种情况:) 市场药物再评价 市 场 药 物 再 评 价 ● 强痛定:有药物依赖型——加强管理 ● 四环素:耐药率90%,已不适合作抗菌一线药物。 ● 1986年对已上市的8500多种(类),近3万种 中成药,再评价,淘汰约1000个不合理组方 ——疗效不确切、不良反应多 3、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要合理、安全、有效地用药,首先必须对药物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谱有明确的认识。 由于新药临床前各种因素的制约,对其ADRs谱的认识非常局限,必须通过药物的上市后监察,完成对一个新药的全面评价。 上市前临床试验的局限性 观察对象样本量有限 观察时间短 病种单一 多数情况下排除老人、孕妇和儿童 罕见的不良反应、迟发反应和发生在某些特殊人群的不良反应难以发现,需要开展药物上市后监测 由于上述原因,即使经过严格审批的药品,在质量检验合格、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仍有可能在一部分人身上出现不良反应,甚至是严重的不良反应。这样的不良反应不能认为是药品审批不严、质量有问题或者医疗事故。所以需要在药物上市后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再评价。 20世纪60年代 西方国家发生沙利度胺事件 澳大利亚、意大利、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率先建立了医药人员自愿报告药物不良反应制度。 全球形成药物不良反应监察的国际网络,该中心不仅收集各成员国的ADRs报告,还定期通报药物安全信息。 近六十年发生的药物毒性的严重事件 年代 药 品 中 毒 事 件 1935~1937 用二硝基酚减肥,引发白内障、骨髓抑制,死亡177人(美) 1937 磺胺醑剂(二甘醇)口服死170人(美) 1937~1939 用孕激素保胎,治先兆流产,女婴600多例生殖器官男性化(美) 1954~1956 有机锡(Stalinon)制剂治疗疮,死亡100人(法) 1959~1961 反应停(Thalidomide)灾难,畸胎出生2000~10000人,(德、西欧) 1966~1972 氯碘喹啉治阿米巴病,出现严重数千例至万余例的亚急性髓鞘—视神经病变 (日本) 其他 甘汞(应用百年),氨基比林(应用47年)发现骨髓抑制阿司匹林(应用 39-50)确证可致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