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基因遗传病课件.ppt
PKU患者精神發育遲緩,皮膚、毛髮和虹膜色素減退,頭髮呈赤褐色診斷臨床表現新生兒篩查尿三氯化鐵試驗血氨基酸分析酶學分析DNA分析PKU的分子診斷治療目前臨床上常在嬰兒出生後立即進行PKU的篩查,一經肯定,立即給患兒停乳,喂給低苯丙氨酸水解蛋白,禁葷食、乳類、豆類和豆製品,可以達到臨床痊癒。右1為PKU患者;左1為其妹,經產前診斷後確診亦為患者,出生後低苯丙氨酸飲食,達到臨床痊癒。白化病(albinism)遺傳學酪氨酸酶基因缺陷,遺傳方式為AR;致病基因定位於11q14-q21。發病機制患者體內酪氨酸酶酶缺乏,不能有效地催化酪氨酸轉變為黑色素前體,最終導致代謝終產物黑色素缺乏。酪氨酸酶臨床表現全身白化;視網膜無色素,畏光。白化病患者視網膜無色素尿黑酸尿症(alkaptonuria)遺傳學本病呈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基因定位於3q21-q23,患者尿黑酸氧化酶缺陷。發病機制尿黑酸氧化酶臨床表現病人的尿中含有尿黑酸(alkapton),曝光後可變為黑色的物質,這種病症在嬰兒期就可表現出來,到成年時由於尿黑酸大量沉積於關節與軟骨外,使關節變性。一般無明顯的臨床表現,嚴重時可出現關節炎,併發心臟病。單基因遺傳病單基因遺傳病——先天性代謝缺陷前言先天性代謝缺陷的共同規律糖代謝疾病氨基酸代謝疾病核酸代謝疾病前言先天性代謝缺陷(inbornerrorsofmetabolism)基因突變所引起的酶的結構改變或合成障礙,都有可能引起某種代謝過程的中斷或紊亂。如果這種基因突變恰好發生在生殖細胞或受精卵中,就有可能傳遞給後代,從而使後代產生相應的先天性代謝缺陷(或遺傳性酶病(hereditaryenzymopathy)。首先提出“先天性代謝缺陷”概念的Garrod先天性代謝缺陷的共同規律
酶缺陷與酶活性底物堆積和產物缺乏底物分子的大小與性質臨床表型與酶缺陷先天性代謝缺陷疾病的類型糖代謝遺傳病氨基酸代謝遺傳病核酸代謝遺傳病脂類代謝遺傳病維生素代謝遺傳病金屬代謝遺傳病藥物代謝遺傳病……糖代謝障礙半乳糖血症(galactosemia)遺傳學半乳糖-1-磷酸尿苷醯轉移酶(GPUT)缺陷,本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致病基因定位於9p13,發病率約為1/50000。發病機制半乳糖和1-磷酸半乳糖在血中累積,部分隨尿排出。1-磷酸半乳糖在腦、腎中累積可分別導致智力障礙、肝損傷甚至肝硬化及腎功能損傷等。臨床表現主要表現為患兒對乳糖不耐受,嬰兒哺乳後嘔吐、腹瀉,繼而出現白內障、肝硬化、黃疸、腹水、智力發育不全等。半乳糖血症診斷實驗室檢查測定酶活性血和尿中半乳糖濃度紅細胞中半乳糖-1-磷酸的含量預防及治療確診後應立即停乳,代之豆漿。嚴重者應逐日監測尿內半乳糖水準。新生兒篩查可早期診斷。可用羊水細胞或絨毛細胞培養物的酶學分析行產前診斷。蠶豆病(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遺傳學X連鎖不完全顯性,基因定位於Xq28,G6PD缺陷。分佈具有世界性,我國主要分佈在長江以南,尤其是廣東。發病機制G6PD6-p-glucoseGSHG6PD缺陷,導致GSH生成減少,細胞抗氧化損傷能力下降,引起紅細胞膜損傷;血紅蛋白β鏈93位半胱氨酸巰基氧化,四聚體解離,形成Heinz小體,紅細胞變形能力下降,破壞出現溶血。蠶豆、伯氨喹啉等富含氧化物,服用後可加重該病。臨床表現常見於10歲以下小兒,1—5歲為發病高峰。進食蠶豆後,蠶豆中的物質可使患兒體內的葡萄糖六磷酸脫氫酶被分解,導致大量紅細胞破裂溶血,使患兒出現溶血性貧血。發病輕重則與吃蠶豆多少無關,一般在進食蠶豆後1—2天內發病,早期病人常出現全身不適、胃口不佳、發熱、頭昏等酷似肝炎的症狀。重症病人會由於大量紅細胞被破壞而釋放出膽紅素,導致黃疸、濃茶樣的血紅蛋白尿、肝脾腫大,並有噁心嘔吐、腹痛等臨床症狀,若不及時搶救治療,發病後1—2天內就會死亡。糖原貯積症
(glyco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