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统计工作管理制度.docx
公司统计工作管理制度
一、总则
1.为有效地、科学地组织公司统计工作,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发挥统计工作在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制度。
2.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
3.公司统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公司设立综合统计部门,各部门、各车间(以下简称各单位)设立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形成完整的统计网络体系,以确保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统计机构与统计人员
1.综合统计部门职责
贯彻执行国家统计法律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统计制度,制定公司统计工作制度和统计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负责组织、协调公司各单位的统计工作,指导、监督统计业务开展,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搜集、整理、汇总公司的各类统计资料,进行综合统计分析,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并定期向公司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统计报表和统计分析报告。
负责公司统计资料的档案管理工作,按照规定妥善保管、提供和销毁统计资料,确保统计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组织开展统计业务培训和统计工作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公司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2.各单位统计人员职责
贯彻执行公司统计工作制度,准确、及时地完成本单位各项统计工作任务,向综合统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
建立健全本单位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做到数出有据,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结合本单位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开展统计分析工作,为本单位领导提供统计信息服务,积极参与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
负责本单位统计资料的整理、保管工作,按照规定向综合统计部门移交统计档案资料。
三、统计报表管理
1.统计报表的种类
公司内部统计报表:由综合统计部门根据公司生产经营管理需要制定,各单位按要求填报,包括生产报表、销售报表、财务报表、人力资源报表等。
对外报送统计报表:按照国家统计法律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向政府统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报送的各类统计报表,如月度、季度、年度统计报表等。
2.统计报表的编制与审核
统计报表的编制应遵循科学、规范、准确的原则,严格按照统计制度和统计指标解释进行,确保统计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各单位统计人员在编制统计报表时,应认真核对原始数据,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并进行必要的逻辑审核和计算审核,防止出现数据差错和逻辑矛盾。
综合统计部门负责对各单位报送的统计报表进行汇总、审核和把关,重点审核报表的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以及逻辑关系的合理性,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各单位进行核实和修正,经审核无误后方可对外报送或进行综合统计分析。
3.统计报表的报送时间与方式
各单位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向综合统计部门报送统计报表,对外报送统计报表应在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报送期限内完成,确保统计信息的及时性。
统计报表的报送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可采用书面报表、电子报表等形式,逐步推广应用统计信息化系统进行报表报送,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四、统计数据质量管理
1.数据质量责任制度
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统计数据质量负总责,统计人员对所填报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确保统计数据来源可靠、计算准确、统计口径一致。
建立统计数据质量追溯机制,对出现数据质量问题的单位和个人,应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2.数据质量审核与评估制度
综合统计部门和各单位应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审核制度,对统计数据从采集、整理、汇总到上报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审核,加强数据的逻辑性、相关性和合理性审核,确保数据质量符合要求。
定期开展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工作,通过与历史数据对比、与相关部门数据核对、实地调查核实等方式,对统计数据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水平。
3.数据质量监督检查制度
综合统计部门应加强对公司统计数据质量的监督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单位统计工作和数据质量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及时纠正统计工作中的违规行为和数据质量问题,确保统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公司将统计数据质量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对统计数据质量高、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工作失职导致数据质量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五、统计分析与统计服务
1.统计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统计分析应紧密围绕公司生产经营目标和管理需求,运用统计数据和统计方法,对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市场动态、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揭示经济运行规律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统计分析的方法包括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结构分析、因素分析等,应根据分析目的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确保分析结果准确、客观、具有针对性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