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IMT-2030(6G)推进组:通信感知一体化评估方法研究报告.docx

发布:2025-02-20约1.99万字共4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6G通信感知一体化评估方法研究报告

2023年10月

版权声明CopyrightNotification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打印、复制及通过任何媒体传播

C2023IMT-2030(6G)推进组版权所有

2

IMT-2030(6G)推进组

IMT-2030(6G)PromotionGroup

目录

第一章引言 5

第二章评估场景 6

2.1室外场景 7

2.1.1检测定位跟踪 7

2.1.2环境重构 8

2.2室内场景 9

2.2.1检测定位跟踪 9

2.2.2环境重构 10

2.2.3模式识别 10

第三章评估指标 12

第四章评估方法 13

4.1信道模型 13

4.1.1模型框架 14

4.1.2路损模型 15

4.1.3小尺度多径模型 16

4.1.4目标散射特性建模 17

4.1.5通信信道与感知信道相关性 19

4.2场景评估方法 19

4.2.1系统级仿真评估流程 20

4.2.2链路级仿真评估流程 21

4.2.3评估场景和仿真方法映射 22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25

3

IMT-2030(6G)推进组

IMT-2030(6G)PromotionGroup

图目录

图1ITU-RIMT-2030应用场景 5

图2室外智能交通场景目标检测示例 8

图3室外环境重构 9

图4智能工业场景的网络及目标部署示例 10

图5通感一体化混合信道模型框架(左:自发他收,右:自发自收) 15

图6通感一体化信道的建模流程 16

图7系统级评估流程图(以Full-SLS为例) 20

图8链路级感知的流程图 21

4

IMT-2030(6G)推进组

IMT-2030(6G)PromotionGroup

表目录

表1用于6GISAC评估场景(测试环境)建议 11

表2不同评估场景建议考虑的评估指标 13

表3感知目标建模方法对比 17

表4不同评估场景下的多散射中心模型 18

表5各测试环境对应的评估方法及关键要素 24

5

第一章引言

6G作为更先进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将跨越人联和物联,迈向万物智联的新时代。2023年,通信感知一体化已被ITU-R确认为IMT-2030的六大应用场景之一,未来6G网络将利用全频段、大带宽、大规模天线阵列、多节点协作等能力,提供超高分辨的检测定位跟踪、环境重构与成像、目标动作识别等能力,在支撑极致通信体验的同时,实现智能家庭、智慧工厂、智慧医疗、终极自动驾驶等网络服务场景。通信感知一体化,还将进一步与AI结合,为构建智能数字世界提供数据入口,使能未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融合。

sm

sm(mruslatas

htapandSmck

(onacatom

Mashe

tercanto

hoi

(omechly

0

hagcas(onrankathaa

Rpeef

lolte

(oamnicss

图1ITU-RIMT-2030应用场景

在6G阶段,通信和感知融合的程度将进一步提升,将明显的区分与5G阶段,主要可以体现在频率的多样化、空间技术的成熟化和设备的高度协同化。频率的多样化将提供多层次化的通信能力和感知能力的交融,最终达到两种功能的一体化。空间技术的成熟化将从空间细微差异化满足感知和通信功能的分离,同时实现感知物体的容量极大的提升。设备的高度协同化将突破单个基站、单个终端感知的局限,实现全域、3D化的感知能力,也可以实现6G分布式组网与通感技术的高度协同。

6G通感的研究已经开展了2年余,作为一个新的技术方向,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是可以预见的未来发展蓝海,是第一次多行业间的全浸入式的融合,可以说是从骨血互溶的创新性突破,需要巨大的勇气去推进,需要极其深厚的技术研究的推动,

6

需要行业间的深度认同的包容。

在6G阶段,我们需要对通信和感知技术的前景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对场景进行多次深刻的分析和梳理,只有明确具备较好的发展前景的场景才能推进技术的发展,才能避免人员和经费的浪费。其次,由于通信的感知融合是新的方向,其评价标准需要彼此融合,在ITU也开展了相关的技术指标的研究。最后,在技术研究初期,通常需要对其传播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出典型的信道模型和评估方法,才可以匹配仿真和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