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m微表处施工方案.docx
1cm微表处施工方案
一、项目概况与编制依据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某城市道路1cm微表处施工工程
项目地点:某城市主干道
项目规模:全长约5公里,总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
结构形式:沥青混凝土路面
使用功能:城市交通道路
建设标准:符合国家城市道路建设标准
设计概况:
本工程为某城市道路1cm微表处施工工程,全长约5公里,总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形式,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道路设计车速为60km/h,设计标准轴载BZZ-100。路面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面层(1cm微表处)、基层(沥青稳定碎石)、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3.《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1-2015
4.《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2016
5.《道路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
6.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文件
7.施工设计
8.工程合同
9.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施工经验总结
本施工方案根据上述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设计图纸、施工设计以及工程合同等进行编制,旨在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达到规定要求。同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和施工经验总结,对本工程的施工方法、技术措施等进行详细阐述,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二、施工设计
项目管理机构:
本工程的项目管理团队采用矩阵式结构,设立项目经理部、技术部、施工部、质量安全部、材料设备部等五个部门。项目经理负责整个项目的管理工作,协调各方资源,确保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得到满足。技术部负责施工方案的编制、技术指导及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的解决。施工部负责现场施工与协调,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质量安全部负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工作。材料设备部负责施工材料的供应和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施工队伍配置:
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进度要求,本项目共需组建5支专业施工队伍,分别为沥青混凝土施工队、基层施工队、底基层施工队、测量队和养护队。队伍成员均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经验,能够熟练操作施工设备,确保施工质量。
劳动力、材料、设备计划:
1.劳动力使用计划:根据施工进度和工程量,合理安排劳动力需求,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劳动力供应。本工程预计需用劳动力约200人,包括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
2.材料供应计划:根据施工进度和工程量,编制材料供应计划,确保施工过程中材料的及时供应。本项目主要材料为沥青混凝土、水泥、碎石等,均按照施工进度合理安排采购和供应。
3.施工机械设备使用计划:根据施工需求,编制施工机械设备使用计划,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设备供应。本项目所需施工设备包括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摊铺设备、压路设备、测量仪器、养护设备等。设备使用计划将根据施工进度和工程量进行合理安排,确保设备的高效利用。
本施工设计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和施工经验总结,合理配置项目管理团队、施工队伍、劳动力、材料和设备,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为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三、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施工方法:
1.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采用热拌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为:基层处理→测量放线→摊铺底基层→洒布沥青稳定剂→摊铺面层→压实→接缝处理→养护。施工过程中注意控制沥青混凝土的温度、摊铺速度和压实度,确保施工质量。
2.基层施工:采用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流程为:清理基层表面→洒布沥青稳定剂→摊铺碎石→压实→接缝处理。施工过程中注意控制沥青稳定剂的用量、碎石的摊铺厚度和压实度。
3.底基层施工: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工艺流程为:清理底基层表面→洒水润湿→摊铺水泥稳定碎石→压实→接缝处理。施工过程中注意控制水泥稳定碎石的摊铺厚度和压实度。
4.测量放线: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放线,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线形和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5.接缝处理:采用热切割机进行接缝处理,确保接缝平顺、紧密。
6.养护:施工完成后进行养护,采用覆盖草席、喷水等方法保持路面湿润,确保沥青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技术措施:
1.针对沥青混凝土温度控制:采用温度控制仪对沥青混凝土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沥青混凝土的温度在施工过程中满足要求。
2.针对摊铺速度控制:合理安排施工人员、设备和材料,确保摊铺速度稳定,避免出现推移、开裂等现象。
3.针对压实度控制:采用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进行压实,确保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4.针对接缝处理:采用热切割机进行接缝处理,确保接缝平顺、紧密。
5.针对养护:根据气温和湿度等情况,合理安排养护时间,确保沥青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6.针对重难点工程:针对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工程,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本施工方法和技术